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震破地狱

  大概在唐朝以前,有一位玄通律师,他是一个学戒的人。这位律师行脚参访,有一天晚上到某个寺院去挂单。当天晚上,他所住的隔壁房间,有人在读诵刚刚那首“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他听到了,并跟着念了两三遍,此后,就没有再念,也忘记了。

  后来,他因为犯了戒,死的时候就到了阎罗殿。阎罗王把惊堂木一拍,问他说:“你是出生在佛法传布的地方,如果你学过什么法门的话,请你现在就登高座,为我们宣讲。”阎罗王很威严地这样告诉他。玄通律师一面登高座,一面回想在阳间一生所学的法门。可是,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就只有这首偈文还记得。也很奇怪,以前已经忘记了,现在记得。所以,他就念出这首偈文:“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哎!这首偈一说完,阎罗王立刻就向他敬礼,说:“这首偈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总功德之文,凭着这种功德,你可以免除地狱恶果,返回人间,阳寿延长。 ”

  这首偈文能够使堕落地狱的人离开地狱,是阿弥陀佛总功德之文。

  其实,阿弥陀佛总功德就是六字名号,我们不一定要记住这首偈文。

  一个人在世,即使学问、智慧再怎样高深,懂得的再多,面临死亡的时候,那些大部分都忘光了,记不起来了;能够让我们记得起来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弥陀的救度。

  有人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就在想:“那我要好好把这首偈文记在心中,以备将来面对阎罗王时来使用。 ”其实不必!我们信受净土法门,是不经过阎罗殿的(经过阎罗殿就危险了),而且是使阎罗王向我们恭敬的。如果我们信受弥陀的救度,我们就已经不是娑婆世界轮回的苦恼众生、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所以,不只是护法龙天来保护我们、赞叹我们,十方诸佛也来围绕我们、保护我们、赞叹我们。

  六字名号更能破地狱

  玄通律师在地狱念这首偈文使他离开地狱,如果他在地狱称念这句六字名号,就能救度地狱的众生。

  在古代的印度,有一个婆罗门,这个婆罗门很愚痴,可是他的太太却很聪明,而且是学佛念佛的人。婆罗门先生愚痴而且喜欢杀生、吃肉,他太太劝他念佛学佛,他说他没有那种智慧,念不来。但这位婆罗门对他太太却是百般疼爱,所以他太太就借这种机会说:“我们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先来念佛,之后再睡觉。”并说:“我要你跟我学佛,你不答应,那么你要求我的,我怎么好答应你呢?本来夫妻就像比翼鸟,要同心、同愿、同行。”所以她的先生就不得不在她每天晚上睡觉以前,打铜器一起念佛。

  过了三年,这个愚痴的婆罗门因为造恶业的缘故,堕落到地狱去了。刚好,地狱的鬼卒手拿铁棒打地狱鬼魂的时候,无意中打到油锅的边缘,“当”的一声。这个婆罗门听到这一声,不由自主念出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因为生前听到铜器声就念佛,形成一种习惯了)。这声佛号一念出来,附近的鬼魂一听到,立刻就离开地狱,往生极乐世界,当下惊动了阎罗王,阎罗王就把他放回阳间。

  这个婆罗门回到阳间述说这件事,大家都非常惊讶、赞叹,所以当地念佛的人就非常多。

  这个婆罗门回阳来,还念了一首偈说:“若人造多罪,应堕地狱中,才称弥陀名,猛火为清凉。”意思是说:一个人在阳间造了种种罪业,当然就会堕落地狱。在地狱中,如果有人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听到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地狱的猛火,甚至刀山、剑树、油锅这些痛苦,立刻变成清凉,立刻从地狱解脱。

  所以,能够破地狱的,使地狱众生(他们没有称名,单单听闻)当下离开地狱的,就是这句名号,而凭借这句名号往生净土,就是第十八愿之义。所以,刚刚那首偈文说“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地狱的众生单单听到这句名号就到极乐世界去了。

  ——摘自《净土三经一论大意》26页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86、父取儿耳珰喻

《百喻经卷下》:86、父取儿耳珰喻

  【译文】  从前有父子二人因事同行,拦路抢劫的强盗突然出现了,想来夺取他们的财物。儿子耳中戴着真金耳环,父亲见强盗飙忽而来,怕失了耳环,就用手去牵拉它,耳朵一时拉断不了。为了耳环的缘故,就斩下...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北魏昙鸾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北魏昙鸾

  昙鸾。山西雁门人,年少时游历五台山,见到种种神迹灵异之事,因而发起信心剃度出家。读《大集经》时,由于经典的言词义理深奥微密,因此发心要为此经作批注。行文批注才过一半,就感得气疾,于是周遍各处去...

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昔日,佛陀在罗阅只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於树下打坐,修数息观,藉着观察气息...

怀一颗恭敬虔诚之心求法,回报惊人!

怀一颗恭敬虔诚之心求法,回报惊人!

  从前,有个聪明、善良的妇人,深信佛法,经常在家中做好斋饭,款待僧人,以便学习佛法。  有一天,她又在家中做好斋饭,招待云游的行脚僧和附近寺庙中的僧侣来用斋。  僧人们用完斋饭,对妇人说些祝福的...

童子虔心供佛感动大地燃灯古佛为释迦牟尼授记

童子虔心供佛感动大地燃灯古佛为释迦牟尼授记

  云童子(世尊前身)是个智慧深广,受人尊敬的婆罗门,有一次参加无遮大会(贤圣道俗贵贱上下无遮,平等行财法二施之法会)获得很多供养,正要回雪山供奉师父,经过莲花城的时候,看到全城庄严妙好,就向人询...

布施得福

布施得福

  从前,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容貌庄严、名为悉鞞梨的天人,前来礼拜佛陀。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辉,令入夜后的精舍大放光明。  天子说道:“天人衣食无缺,自在快乐地享受福报,有些世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