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震破地狱

  大概在唐朝以前,有一位玄通律师,他是一个学戒的人。这位律师行脚参访,有一天晚上到某个寺院去挂单。当天晚上,他所住的隔壁房间,有人在读诵刚刚那首“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他听到了,并跟着念了两三遍,此后,就没有再念,也忘记了。

  后来,他因为犯了戒,死的时候就到了阎罗殿。阎罗王把惊堂木一拍,问他说:“你是出生在佛法传布的地方,如果你学过什么法门的话,请你现在就登高座,为我们宣讲。”阎罗王很威严地这样告诉他。玄通律师一面登高座,一面回想在阳间一生所学的法门。可是,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就只有这首偈文还记得。也很奇怪,以前已经忘记了,现在记得。所以,他就念出这首偈文:“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哎!这首偈一说完,阎罗王立刻就向他敬礼,说:“这首偈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总功德之文,凭着这种功德,你可以免除地狱恶果,返回人间,阳寿延长。 ”

  这首偈文能够使堕落地狱的人离开地狱,是阿弥陀佛总功德之文。

  其实,阿弥陀佛总功德就是六字名号,我们不一定要记住这首偈文。

  一个人在世,即使学问、智慧再怎样高深,懂得的再多,面临死亡的时候,那些大部分都忘光了,记不起来了;能够让我们记得起来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弥陀的救度。

  有人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就在想:“那我要好好把这首偈文记在心中,以备将来面对阎罗王时来使用。 ”其实不必!我们信受净土法门,是不经过阎罗殿的(经过阎罗殿就危险了),而且是使阎罗王向我们恭敬的。如果我们信受弥陀的救度,我们就已经不是娑婆世界轮回的苦恼众生、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所以,不只是护法龙天来保护我们、赞叹我们,十方诸佛也来围绕我们、保护我们、赞叹我们。

  六字名号更能破地狱

  玄通律师在地狱念这首偈文使他离开地狱,如果他在地狱称念这句六字名号,就能救度地狱的众生。

  在古代的印度,有一个婆罗门,这个婆罗门很愚痴,可是他的太太却很聪明,而且是学佛念佛的人。婆罗门先生愚痴而且喜欢杀生、吃肉,他太太劝他念佛学佛,他说他没有那种智慧,念不来。但这位婆罗门对他太太却是百般疼爱,所以他太太就借这种机会说:“我们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先来念佛,之后再睡觉。”并说:“我要你跟我学佛,你不答应,那么你要求我的,我怎么好答应你呢?本来夫妻就像比翼鸟,要同心、同愿、同行。”所以她的先生就不得不在她每天晚上睡觉以前,打铜器一起念佛。

  过了三年,这个愚痴的婆罗门因为造恶业的缘故,堕落到地狱去了。刚好,地狱的鬼卒手拿铁棒打地狱鬼魂的时候,无意中打到油锅的边缘,“当”的一声。这个婆罗门听到这一声,不由自主念出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因为生前听到铜器声就念佛,形成一种习惯了)。这声佛号一念出来,附近的鬼魂一听到,立刻就离开地狱,往生极乐世界,当下惊动了阎罗王,阎罗王就把他放回阳间。

  这个婆罗门回到阳间述说这件事,大家都非常惊讶、赞叹,所以当地念佛的人就非常多。

  这个婆罗门回阳来,还念了一首偈说:“若人造多罪,应堕地狱中,才称弥陀名,猛火为清凉。”意思是说:一个人在阳间造了种种罪业,当然就会堕落地狱。在地狱中,如果有人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听到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地狱的猛火,甚至刀山、剑树、油锅这些痛苦,立刻变成清凉,立刻从地狱解脱。

  所以,能够破地狱的,使地狱众生(他们没有称名,单单听闻)当下离开地狱的,就是这句名号,而凭借这句名号往生净土,就是第十八愿之义。所以,刚刚那首偈文说“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地狱的众生单单听到这句名号就到极乐世界去了。

  ——摘自《净土三经一论大意》26页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36)法施女 成熟音讯出家之愿

《百业经》:(36)法施女 成熟音讯出家之愿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一次,耶稣带着门徒彼得出门远行,旅途漫长,两个人都疲惫不堪。途中,耶稣看到地上有一块小小的马蹄铁,便让彼得捡起来。但彼得很累,就假装没听见。耶稣没有再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那块马蹄铁。...

《百业经》:(84)五百仙人  脚印引路 两世得度

《百业经》:(84)五百仙人 脚印引路 两世得度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24集福力王有大福德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24集福力王有大福德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印光大师:诚念观音,痼疾得愈

印光大师:诚念观音,痼疾得愈

  一女人于十六岁时,得气疼病,每日必二三次发,发时辄疼得要命,今年五十六岁,来求皈依。光令至诚念观音。并与一药方,即《文钞》中戒烟方,但不加烟。彼即熬一料,头一次吃,气便不疼。四十一年之群医莫能...

能进能退,能伸能屈这才是修行人的标准

能进能退,能伸能屈这才是修行人的标准

  唐朝隐峰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他们都是著名的禅师。他们虽为师徒,却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相互学习。相比之下,马祖禅师禅道高一些,但隐峰禅师也毫不逊色。  有一次,隐峰禅师推着车子搬运经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