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法师:让提婆达多告诉您,念佛威力有多强!

让提婆达多告诉您,念佛威力有多强!

定空法师

念着“南无”入地狱,往后经历一贤劫,辗转往生诸天上,六十劫中往生天,最后受身称“南无”,便证缘觉辟支佛,其号即名为“南无”。

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提婆达多身陷地狱,兄弟阿难亲眼目睹,虽然明知提婆达多自招恶行,而得此果报,然以欲爱心未尽,故而悲泣不能自已。怨叹提婆达多出身王种,居于转轮圣王位,以其聪明利根,此生应当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得证果,所作已办,更不受胎,于无余涅槃果而般涅槃,而今竟身陷地狱。

佛乃为阿难说提婆达多未来生处:提婆达多于往昔世尊本行菩萨时,世世生生常为怨隙,今以过去怨雠,故于如来所起杀害心,以致有此恶果。然而提婆达多兜于命终之时,为地火所烧,刹那间便发忏悔心,于如来所,正欲称南无佛,然却不究竟,方得称“南无”二字,便入地狱。弹批顷之善意,其福德难以为喻;更何况提婆达多博古明今,多所诵习,总持诸法,所闻不忘。以此刹那的喜悦心,向于如来,在地狱中,经历一贤劫,当生四天王上;复辗转生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六十劫中,不复堕三恶道,往来天人中,最后受身,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提婆达多于最后命终之时,起行悦心,称“南无”的缘故,后成辟支佛,号即为南无。

大目犍连听佛说提婆达多未来将出恶道,成辟支佛,乃自告奋勇,欲往阿鼻狱中,为提婆达多说此事。于其狱中见提婆达多身受极苦,闻目连传达佛语,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切切企盼目连敷陈佛陀言教,目连遂转告佛陀悲愍拔苦,以及为之受记的种种事。提婆达多听罢,欢喜踊跃,深深感念佛陀的慈悲,济度无量,愚惑兼化,善心因此而生,对佛之言教深信不疑,心意专正,地狱之苦也甘之如饴,无足论矣。

提婆达多生生世世与佛常相怨隙,此生又事事害佛,执迷不悔,以致堕阿鼻狱中受大极苦。但以临终前一念善心向佛,又复归依,佛陀因此为提婆达多授记,将来转生人天,六十劫后成辟支佛。到了法华会上,佛陀为了证明人人皆有佛性,提起了与提婆达多过去的一段因缘: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莲华经》,若不违我,当我宣说!”

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即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提婆达多因过去这段善根因缘,当来之世必定成佛。故而佛陀再度为他授记:

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世界名天道。提婆达多不但未来成佛,而且未来世中度众无数:

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广为众生说于妙法,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发缘觉心,恒河沙众生发无上道心,得无生忍,至不退转。

提婆达多是恶人成佛的范例。由此事证,虽然是极恶之人,即使堕于三途,只要有一念之善,至诚归依三宝,即可藉由不思议佛力法力,而得救济。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做点好事有点功德,但被这个吃掉了

做点好事有点功德,但被这个吃掉了

在《正心地观经》中说,我们的心就是夜叉。为什么说心是夜叉?它能把你一切的功德都吃尽了。本来我们在生活当中或信念当中还有一个善的影子,还要做一些好事,还要利益人家;有时候忘我的精神还有有时间注重别人的...

念佛有大光明,护念行人不遭魔事

念佛有大光明,护念行人不遭魔事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见,即陷群邪。彼佛愿力威神加被行人,大光明中,不遭魔事,能为护念,直至道场。故知泽图辟怪,宝镜遁妖,正念分明,无能娆者。《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是讲...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杨杰居士 净土宗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论著《净土十疑论》,此论有个序是杨杰居士所著。他是北宋时代安徽人,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杨杰居士做过高官...

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重的人相处

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重的人相处

问:自身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很重的人相处? 慧律法师答:这个很难。你定力不够,对方烦恼又很重,现在就是用观照的,你转换过来想:我很幸运,烦恼没有他那么重。然后宽恕他,原谅他,因为他还是众生,如果他今...

《阿弥陀经》与《金刚经》是否矛盾

《阿弥陀经》与《金刚经》是否矛盾

弟子业障深重,赋质愚蒙,幸闻净土法门,而得皈依座下。惟有恪遵吾师老实念佛之训,以期速了生死,不负婆心。夫既为佛子,应发自度度人之心,今弟子等未能自度,焉云度人?然遇亲友方便劝信,亦分内事耳。乃每有二...

话说得失真

话说得失真

《荀子》说: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言语之要,可见一斑。 话说有一位讲话总是夸大其词的王员外,身边有个喜欢迎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