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七条「念佛利益」之

【正讲】

第七条「念佛利益」之文
 

第七文:念佛利益之文。
《无量寿经》下卷云:
佛语弥勒: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善导《往生礼赞》云:
其有得闻彼,弥陀佛名号,
欢喜至一念,皆当得生彼。

私云:一念既得无上功德,当知十念即十无上功德,百念即百无上功德也,
应知。

  这段文分成三段,首先是引用《无量寿经》,然后引用善导大师的解释,然后是《净土宗略要文》的集者法然上人的解释。念佛利益,是说念佛和其它比较,利益超胜的地方。这段文是在《无量寿经》下卷快要结束的地方──流通分,「佛语弥勒」,佛告诉弥勒菩萨所说的一段。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有众生听闻到了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个「听闻」是说:名号有不可思议功德利益,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这叫「听闻」,如同我们昨天、今天来听讲解,都叫「闻」彼佛名号,不是光用耳朵听一下。

  「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因为听说「像我这样的罪恶凡夫,称念名号,不管有没有功夫,决定可以往生」!太好了!心中自然就欢喜踊跃了,不然的话,认为往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功夫,还要加诵多少经典,你会欢喜踊跃吗?你一定会愁眉苦脸了。说名号不可思议,无论任何人,念佛一定往生,你才有欢喜踊跃,这叫「闻其名号」,名号本身就有这个作用。因为誓愿里面讲「乃至十念」、「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啊,太好了,我就专修念佛了,不改变了!」这样的心一旦发起,永不改变,叫做「乃至一念」。一念发起之后,永远相续,不改变法门,不改变题目。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释迦牟尼佛殷切地跟他讲:「弥勒啊,你应当知道,哪怕是造罪凡夫,只要念佛,这个人已经不是一般的人了,这个人已经得到大利了。」什么大利?决定往生、决定成佛的利益!叫大利。这个人怎么样呢?他已经是具足了无上功德!「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这部《无量寿经》,在「三辈往生文」当中──大家都知道有三辈往生,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中辈者,「假使不能出家,应该多少修善,奉持三宝,悬缯燃灯,孝养父母……」下辈者,「假使不能修诸功德,应当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在三辈文当中,除了讲「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之外,也讲到「舍家弃欲,行作沙门」、「多少修善,造诸功德」,人们心中难免还不太清楚,「你看,还不是讲到这些吗?」那么,释迦牟尼佛在这部《无量寿经》结尾的地方,总结交代给弥勒,「发菩提心,舍家弃欲,行作沙门,多少修善」就不赞叹了,唯赞叹念佛利益,唯把念佛利益付嘱给弥勒,说:念佛之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这是比较而来的。可见得,这部《无量寿经》的要点是在讲念佛,是在顺应阿弥陀佛念佛往生的本愿。

  善导大师用四句话来解释,也很好懂,我们读起来个个都欢喜:「其有得闻彼,弥陀佛名号,欢喜至一念,皆当得生彼。」个个都往生,没有不往生的。善导大师的解释当中总是说「皆得往生」、「悉得往生」、「即得往生」、「易得往生」、「定得往生」、「必得往生」。

  下面的解释很有意义(整个《略要文》十七条文,法然上人只在这里及第十四条文后面加了解释)。「私云」,就是表示谦虚,「这是我个人的见解」,供参考的意思。「私」就是我个人。「一念既得无上功德」,一念既然得无上功德;「当知十念即十无上功德,百念即百无上功德」,那么,千万亿念、恒沙念就是千万亿、恒沙无上功德。为什么会加这么一句话呢?是怕人家误解,「你看,我一念得无上功德了,我不用再第二念了,我一念得无上功德了,我不念了,就可以往生了。」是怕人家住于邪见。所以特别地关照说:一念一无上,十念十无上。如果听到这样的解释,「噢!那好我念得多,我念十念百念,越多越好,每一念都是无上功德,每一念都往生。」这样就符合一向专念、念念不舍。如果说「一念无上功德,我不念了」,那就不符合善导大师解释的「念念不舍」、「念念相续」。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真心念观音

宣化上人:真心念观音

修行为什么?就为了生脱死,跳出轮回,若不努力修行,则永无了期。◎一九八五年四月一日开示今天是春季观音七开始,希望各位拿出至诚恳切的真心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

昌臻法师《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昌臻法师《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生净土。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人。弘一大师称之为三百年少见的高僧,并恳求为弟子。印祖一生专修专弘净宗,皈依者五十余万人。《文钞》广传海内外,影响...

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愿心发起之时,未发生的果报也会跟着转变。这好像犯罪的人在受审之时,若承认犯行而有悔意并和法官合作的话,法庭对他的判罪量...

宣化上人:要修无相的功德

宣化上人:要修无相的功德

在禅堂里是选佛的地方,是种功德福田的地方。所谓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在外边所造的寺塔,是有形有相的功德。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

吴南浦居士的信佛因缘

吴南浦居士的信佛因缘

《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华严经》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是知众生心性,与佛原同,...

妙祥法师:五宗平等勤念佛——二〇〇七年夏安居佛

妙祥法师:五宗平等勤念佛——二〇〇七年夏安居佛

五宗平等勤念佛 ——二〇〇七年夏安居佛七开示 ◎妙祥法师讲述 ◎起七开示 时间:二〇〇七年七月初一 地点:辽宁海城大悲寺法堂 听众:全体僧众 咱们结夏安居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