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念佛念咒,水的分子也跟着变化

南怀瑾:念佛念咒,水的分子也跟着变化

净土法门念一声佛号,叫做“三根普被”,这句话是最大的教义,也是佛教最重要的,大家却很轻视。哪三个根呢?第一等聪明的人是上根,就是昨天我引用孔子讲的“生而知之”的人;第二等“学而知之”的中是[根]等人;下根中最笨的人。上中下三等,三根普被。不管你高智慧或最笨的人,念一声佛号,心一静,什么魔啊鬼啊,当下都宁静了。

不然你们可以去做个试验,养一只猫,或一条狗,这些动物在动得很凶猛的时候,你静静站在前面,看着它的眼神,你的心进入它的心里头,念南无阿弥陀佛,它就安静下来了。

我以前的一个老学生,就是朱文光博士,这里老一辈的都叫他师兄,他是台湾人,他跟我最早,死得也最早,学农化的,美国留学,既学佛又学道。我吹牛给你们听,他真是大科学家,虽然学农化,什么都懂。他有科学问题解答不了的就跟我来讨论,开始做试验,讲了很多东西。

有一个阶段,他测验念佛、念准提咒的功效,把稻子、花木种两排,用念过咒子、念过佛的水浇一排,用普通的水浇另外一排。两三个月比下来,发现用念佛念咒子的水浇的稻子、花木长得非常好,比一般好地两三倍。

他说开口对着那个水念大悲咒或准提咒,或念心经,或者念阿弥陀佛,效果都不一样,水的分子跟着变化。

开口念和用意识默念,又是两样效果。

你们没有经验,大概古道有点经验吧。像我当年在峨嵋山上闭关,山上三年把人世间一辈子的清福已经享完了。所以我说我这一辈子的福气从此没有了。你们以为做官发财的有福气,在我看来没有福气,真的福气是清福。

在那个峨嵋山顶,到了秋天九月十月之间,已经大雪封山了,上山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可以走路上来的。要从山顶下来除非是滑冰下来。也有些和尚师兄弟们,屁股上包个大草席,拿两个手棍,从山顶上“哗”一路滑下来,那真是万山冰雪。

我那时享尽清福,每夜的月亮都看得到,不管弯弯的眉毛月,半圆的月,圆满的月。看到上空都是蓝天,加上万山冰雪,四周上下整个是水晶世界。尤其夜静更深,不要说人看不到一个,鬼也看不到半个啊。那是冷得很哦,冷到已经不知道自己冷不冷了。就在那个时候朗诵一声诗句,或者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整个大地好像都在震动。

现在我们大家在座的都住在城市中,红尘滚滚,多少烦恼。但是,自己回到小房间,乃至有一个小地方坐下来,眼睛一闭,算是自己死掉了吧!什么都不管,心中南无阿弥陀佛一念,同山顶的境界是一样的清净。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爱,就是惜

爱,就是惜

数十年来,走访世界各地,常听人歌颂「爱」的伟大,并且举出许多西哲的谚语来诠释「爱」为何物,例如:莎士比亚说:「爱,不是以眼睛去看,而是用心。」雨果说:「爱,是感情的升华,它有如阳光照耀大地,给万物一股...

太虚大师《念佛往生的原理》

太虚大师《念佛往生的原理》

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思议力。如依何等因得何等果,造何等业感何等报,有何等境起何等心,有何等心明何等境,由何等现熏何等种,由何等种起何等现,这是因果通常法则,可以心识分别思...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绝对)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 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

宣化上人:善恶不离一念心

宣化上人:善恶不离一念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真谛。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人人都不能行这个道理,所以天下大乱。 我们在打禅七,就是改恶向善,是改过自新最好的机会。一念恶,天地会有狂风暴雨发生,...

佛家经中之王《华严经》精华70句,体悟智慧与慈

佛家经中之王《华严经》精华70句,体悟智慧与慈

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认的“经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和《楞严经》。其中最被推崇备至的,正是《华严经》,被称为“王中之王”。《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安法师:持戒对念佛往生的意义

大安法师:持戒对念佛往生的意义

持戒对念佛往生的意义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曾更见世尊,乃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佛说无量寿经》 首先,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