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六)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六)

【又问,隋僧灵干作华藏观。临终见大水弥满,华如车轮而作其上,但得直趣华藏。何须更观弥陀。答。华严世界。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有十不可说微尘数世界种安住。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亦在其中。首椤严云。若非心中。兼福兼慧。级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今灵干所生。其为极乐净土邪(ye)其为余方净土邪。俱未可知。然则但睹弥陀。即是直取华藏。前有善财。后有龙树。如斯轨辙。千圣同行。不遵佛敕。自困多岐。是则名为可怜悯者。更以近事微之。宋明洲草奄道。因修圆顿教观。晚主廷庆。千道三年。四月十七日。别徒众曰。华藏世界。洞澈湛明。甚适我怀。今将行矣。乃另举所述弥陀赞曰。无边刹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莲花宫。莲宫周遍遍空海。空海独露弥陀容。阿弥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绝非离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说。我与弥陀本不二。妄觉潜生忽成异。从今扫尽空有尘。父子天然两相值。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业无暇玷。我今以此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赞毕。随众唱佛数百。讽观经至上品上生。即敛念坐脱。极乐华严是同是别。诸有智人。急须着眼。】

这是在隋朝的时候,灵干和尚,临终时,见到大水弥满,里面漂着莲花,他跳上莲花,直取华藏。心想我有去处了,去处是什么?说大水弥满正个世界,里面的莲花,这就是我的去处。他跳上莲花,但得直取华藏。何需更见弥陀,说取华严还见弥陀干什么?回极乐世界,就在华藏世界。

《椤严经》阿难七处找心,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的心,那就是福慧兼备,就能开发自己的智慧。你不明白自己的心,福慧无处开发,乃与净愿,自然心开,你自己明白自己的心,你慢慢修行,具足福慧,见十方佛,一切境上随缘而往,心净佛土净,所以说十方佛刹随愿往生。今灵干所生,其为净土也,其为余方净土也,具未可知,然则但见弥陀,即是直取华藏,前有善财,后有龙树,如斯规则,千圣同行,不尊佛敕,只困多岐,是华藏世界还是极乐世界,普贤菩萨导归极乐,善财童子以普贤为导。他在普贤毛孔里受记,一生成就,自困多岐,是不要把自己捆住,岐就是岐路,各种岔路的意思,是则名为可怜悯者。

这是乾隆年间,宋朝草奄道人,他就是修圆教观的。晚年乾隆四月十七日,跟徒弟告别。说华藏世界,洞澈湛明,甚适我怀,今将行矣,我要走了,今举所述弥陀赞。你看他去华藏世界,还称赞弥陀。

论者劝我们生华藏世界,和极乐世界,是同是异,你自然也就明白了。

 

一心顶礼十方长住三宝;

一心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一心顶礼十方诸圣贤大德,祈求十方三宝加被。弟子愚下,怎敢测度经义,只是依文解义,记问之学。敬祈诸方久修大德,不惜慈悲,垂赐呵正。以免违背经义,不胜欢喜之至。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妙莲老和尚:大智大勇

妙莲老和尚:大智大勇

一、舍小智小仁小勇 大家都知道佛法难闻、难遇,闻到佛法能修行也很难。在无数人中,诸位总算有幸闻到佛法,也有信心来山修行,但修行时有没有拿出大智、大勇来呢?若没有拿出大智、大勇,想修行也修不好的啊! 各...

临终接引愿对我们非常重要

临终接引愿对我们非常重要

勤修我皆接引愿,亦称临终接引愿。这一愿表达的是:十方众生,听闻到这个法门,能够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也能够修诸一切功德,至心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净土的圣众前来围绕念佛行人,...

圣严法师《放下的幸福》情绪管理智慧

圣严法师《放下的幸福》情绪管理智慧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当恼人的情绪来袭时,如何重拾愉快的心情? 禅的态度是:知道事实,面对事实,处理事实,然后就把它放下。简而言之: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人生,真的有很多不公平要去接...

海涛法师《孝顺经典选辑》

海涛法师《孝顺经典选辑》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

修慈悲的机遇

修慈悲的机遇

行者在始觉的修习路上,在生起了真正大慈悲心之后,所要努力的,就是对于修慈悲行之机遇的把握了。在对待所有众生都能够平等的基础上,分别以各种适当的方法使他们体悟这个本觉真心,使他们能够解脱生死的痛苦。只要...

念佛不可过猛,须按自己精神气力

念佛不可过猛,须按自己精神气力

至于念佛,必须按自己之精神气力,而为大声,小声,默念,及金刚念(即有声,别人听不见者,持咒家谓之金刚念)之准则,何可过猛,以致受病。此过猛之心,亦是欲速之病。今既不能出声念,岂心中亦不能默念,何可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