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念佛人要傻一点,痴一点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要太较真,不要太计较,不要太认真。最好傻傻的,痴痴的,让别人去耍小聪明,我们做一个笨人就好了。

被别人欺负了,怎么办?若无其事就好,若无其事,你得大自在。不要对这个世界那么认真,你要知道一切都是假的,虚幻的。《金刚经》里佛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要时时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你就没有那么多烦恼。

假的,虚幻的,假不是没有,是短暂而不永恒,转瞬即逝,逝去了怎么办?不可挽回,不可捉摸。所以现在就没必要执著。不认真,不是说做事情不认真做,做是认真做,心里不执著,不当一回事,就没有挂碍。佛告诉我们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别人看不起我怎么办?看不起就看不起,看得起又怎样?看不起又怎样?人的一生太短了,你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有时候是突如其来的,你没有预料的。生死一到来,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你不要被假象给欺骗了,否则只会在无始无终的轮回中,越迷越深。

那么我们修净土法门,是死了心这一生一定出轮回,去西方,西方是真的,这个世界是假的。从根本上来说,西方也是假的,但那个假的世界没有苦,比我们这里好太多,所以就不要留恋这里。你想去西方的愿望不够切,是因为你没有见到西方世界的好处,到底那里好在哪里呢?你不了解。所以你还在迷恋这个世界,认为这个世界里还有些好东西。这就是颠倒了。多看看《初机净业指南》。你就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多好。

我们不要和别人争,让别人赢,让别人去出头。这个世上聪明的人太多了,可是聪明和智慧不一样。聪明出不了六道轮回,智慧可以出,你不明白,你去处处占别人便宜,顶多可以占几十年,上百年,好了,占够了,该去轮回了,该下三途了。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到时候谁能帮你,到时候该怎么办。佛菩萨要救你,神通不敌业力,完了。

这一辈子傻一点,痴一点,所谓傻也不是真傻,痴也不是真痴。这个世界完全颠倒了。世人认为我们傻,我们痴,不要管那么多,越傻越好,越痴越好,后面你的福报就来了。最大的福报,世出世间,不但是这个世间,出世间也有了,我们说,宇宙间最大的福报是什么?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愚痴的人,他喜欢占便宜。有智慧的人,他喜欢吃亏。吃亏了后面就有福报。你占便宜占多了,后面灾祸在那里跟着你。所以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你不要计较太多,吃了点亏,一句阿弥陀佛,消业障了,后面有福报,福不唐捐。福不会少的,积在那里。我们要知道,吃再多的亏,也不过是几十年的时间而已,一晃就过,我们在六道里轮回了不知道有多少亿劫,现在吃亏几十年,就了生死,超出六道轮回去做佛去。你说这是吃亏呢还是占便宜呢,占了大便宜了。

所以你心在道上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别人说你傻,对,我很傻,你很聪明。你继续你的聪明,我继续我的阿弥陀佛。这就好了,没事了,天下太平。你太认真了不行,太认真了容易造业。这个世上的人有个特点,非要赢了别人,如果不赢,要争到赢为止。既然这样,我一开始就让你赢,这就没事了。是不是?我还是我的阿弥陀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念佛经常出现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经常出现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门是属于有相的。《观无量寿经》的出现,就是因为释迦世尊时代的恶王阿阇世,篡夺王位,幽禁他的父王频婆娑罗及母后韦提希。韦提希在被幽禁处,祈祷释迦世尊前来慰问说法,释尊应其所感,而以神通于韦提希夫...

传喜法师《放生功德殊胜行》

传喜法师《放生功德殊胜行》

《大智度论》里有,说我们罪业当中,杀业是最严重的,这个罪过最重。诸功德当中,放生也是第一的。因为什么?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圣贤啊、佛菩萨最爱者众生,众生最喜爱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啊! 不...

体慧法师:找回真心 老实念佛

体慧法师:找回真心 老实念佛

找回真心 老实念佛 台湾宝岛慈光寺体慧长老开示 人生短暂,来世间只是游戏而已,十几年的云游我们都获得了什么?!生命是短暂的无常的,生命是在呼吸之间的,所以...

慧律法师《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慧律法师《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 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 透视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这就是个开悟的人。 开悟的人有什么好呢?一个开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灾难他不会动摇他的心,在滚滚红尘中...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经,究竟叫你干什么呢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经,究竟叫你干什么呢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供养。我们读大乘经的时候要供养,不是你供养很多了,一支香也可以,说我连一支香都没有,用心香供养吧,念个偈赞,用偈赞供养,燃一支香也可以。 观想用法供...

印光大师《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印光大师《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时各随其人而救护之耶?即能救护,亦不胜其劳矣。殊不知并非观音处处去救,乃众生心中之观音救之耳。观音本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故能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