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如此而福不增,寿不永,蕅益舌当堕落

示灵奕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故曰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夫病死正现前时。有何我相可恃。五欲可贪。有何名可恋。古董之可携去。不恃我相。我见伏矣。不贪五欲。烦恼降矣。不恋虚名。体面可放下矣。知古董之不可携去。则不越分以求之。纵先有者。亦可舍之以作福矣。

苟能离我我所。见执烦恼。则视缁素灵蠢无一非未来佛。既所见无非未来佛。则凡可以供养恭敬未来佛者。无弗为也。凡可以损恼忤触未来佛者。无弗止也。如此而福不增。寿不永。蕅益舌当堕落。傥不能一切时念未来佛。则不能一切时积集福慧。福慧不积。虽侥幸活至百年。亦终与草木同腐而已。

示范得先

惟得天下之最后者。能得天下之最先。惟知天下之最先者。能得天下之最后。故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岂自强载物有二体哉。

颜子没。圣学亡。知行分张。朱陆竞异。参以功利之心。杂以人我之见。饰以掠虚捕影之禅。而天下无真儒矣。颜氏有不善。未尝不知。可谓知其最先。知之未尝复行。可谓得其最后。然孔子极力发明。惟不迁怒不贰过六字而已。无怒无过心之体。有怒有过意之动。知怒知过是良知。不迁不贰是格物。向此荐得。真得先矣。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的至简至易

净土法门的至简至易

净土法门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胜异方便,速疾解脱。 这跟之前讲的念佛往生,径中径又径有相似的地方,但角度不一样,一个是从修行方法来看,一个是从其他法门的体现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思惟一个什么道理...

印光大师开示如何面对流行瘟疫

印光大师开示如何面对流行瘟疫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

宣化上人:《华严经》所在处就是佛所在处

宣化上人:《华严经》所在处就是佛所在处

华严经,也就等于虚空里边的祥云,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如甘露的法雨般润泽一切一切的众生。这一部华严经也等于太阳,普照大千世界,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温暖。华严经也就等于大地...

教育儿女比送经书更重要

教育儿女比送经书更重要

一位居士经常请经书送给别人。印光大师对她说:你有这份心很好,因为请佛书送给别人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一件事比请佛书送人还重要。 这位居士听了,用很疑惑好奇的眼光看着大师。大师加强语气继续说:你要教育儿女...

唐太宗采纳药王孙思邈的劝谏受持《华严经》

唐太宗采纳药王孙思邈的劝谏受持《华严经》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杨坤雳居士根据大藏经编辑)24、上元年间(公元674年),孙思邈一百五十岁时颜色如童子,到长安说齐魏年间的事,犹如亲自目睹一般。曾书...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个过程中,如何处理见地、修证、行愿三者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净土宗也讲见地的,各宗各派都有见地的问题。见地就是我们的知见所能到达的一个地步。我们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