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念佛具足止观

念佛具足止观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
   —— 《彻悟禅师语录》

最后一段,谈念佛的功夫,具足“止观”的问题。在我们的行门当中,“止观”是重要的一个行门方法。实际上一切法门都贯穿着“止观”。“止”就是奢摩他,“观”就是毗婆舍那。念佛是不是也具足“止观”呢?不仅具足“止观”,而且是非常殊胜的“止观”。当我们在执持这句名号的时候,这时候全神贯注,注意这句佛号,不去想五欲六尘其他的妄想杂念,没有其他的念头,只是这一句佛号。以这一句佛号,这一念摄受百千万亿个杂念,这就是“止”,作“止”的功夫。当我们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耳根闻性,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把它听得明白,这就是“观”,做“观”的功夫。所以就在念这句名号当中,“止”和“观”都是具足的,不是念佛之外还别有其他的“止观”。在小乘法里面,也有它的“止观”。比如它修“止”,止在鼻端,也是在修一个“止”。包括练气功,他系心在一个什么部位,它也是在修“止”。“观”有时是不净观、白骨观、九想观这些。天台讲“摩诃止观”,也有很多很精彩的内容。

那么净土念佛的“止观”,它是一心专念名号,是如实修行奢摩他。它从“止”的方面来看,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个,当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念这句名号是具足信愿的,具足信愿就是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这个弥陀名号,就能止一切恶。因为这句名号是至善的结晶,实相的表达,能止一切恶。通过这句名号,止一切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它就离开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种业力感召的秽土的体性。所以只要我们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种法性实相的内在力量,自然就止住了我们身口意三业的恶。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住持极乐世界,他是大乘菩萨的法界,他有大乘的力量,所以我们凡夫到那里去,自然就止了求声闻、缘觉、辟支佛的心。由于我们我见、我执没有断,往往会容易走声闻、缘觉的道路。但到了西方净土,自然会被阿弥陀佛的愿力住持的力量止住。所以这三种奢摩他的“止”,是从阿弥陀如来如实功德名号所显现出来的,这是“止”。

从“观”来看,我们正念观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包括对这个名号的如实观——就是听清楚,这就是如实相在修行毗婆舍那,修行“观”。作这种观有两种作用,如果从观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来看,天亲菩萨把西方净土分为三类、二十九种庄严。它的依报庄严十七种,正报庄严,正报庄严包括阿弥陀佛的庄严,和菩萨的庄严。这三种功德庄严,都是实相显发出来的,我们观察这个依正庄严就等于观实相。如果我们净业行人,能如实地观这三种功德庄严,就能得到如实相的功德,如实相的功德的直接表达,就是能够决定让我们任运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观经》里,除了讲前面的日观、水观之外,从第三观琉璃地,你只要观想琉璃地成就,就能任运往生。象宝树观、楼阁观、莲华观,特别是阿弥陀佛观,作这些观想都能任运去,为什么?如实功德任运导引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旦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见阿弥陀佛。虽然我们是带业往生的凡夫,我们马上就能够获得即凡即圣的阿鞞跋致的位置,就能很快地跟八地以上的菩萨一样,证得平等的法身,直到一生补处,圆满佛果,毕竟得像佛那样寂灭平等的功德。所以念佛的“止观”有更殊胜的内容在里面,不是仅仅靠自力在“止观”,完全由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愿力的加持,令我们得到无上的止观的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贪嗔痴感召三灾

宣化上人:贪嗔痴感召三灾

三灾有大小之分,大三灾就是火灾、水灾、风灾,小三灾就是刀兵灾、饥馑灾、瘟疫灾。也就是灾劫。一个大劫之中,分为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在每个住劫之减劫最后期,便发生三小劫的现象。在每个大...

违背天道而行,就会遭致灾殃

违背天道而行,就会遭致灾殃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意必固我,那就绝对你干不成任何事情,一干事情一定碰壁,因为你跟天道相违,惠迪吉,从逆凶 ,《尚书》的这句话太好了,你顺着天道而行,天就给你吉祥,你违背天道而行,就会遭致灾殃啊。 所...

忏除三障诸烦恼,是哪三障呢?

忏除三障诸烦恼,是哪三障呢?

第四行愿:忏悔业障愿。 这个忏,原来也叫忏摩,是梵文和中文结合,翻译中文叫悔过,所以忏的意思就是发露自己原先造的罪过,悔,就是要改往修来,所以想忏除业障是要建立一个前提。在这里,普贤菩萨,给我们就作...

星云大师《佛教奇人谭》

星云大师《佛教奇人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时常对现代世界中的各种奇人异事感到惊讶,以为不可思议,其实,古代的典籍里记载了很多的神奇事物,比现代的玄异之事更引人入胜。我们今天越过千百年的时光隧道,来参访这些奇人异事...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四讲:念佛可以破除一切无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四讲:念佛可以破除一切无

四十八愿 第四讲:念佛可以破除一切无明、满一切志愿 讲解:纯祥法师 “设我得佛”与“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就是愿成佛,成佛是为了“若不生者,不取正...

免除死刑的契机

免除死刑的契机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叶尊者的徒弟,他原是迦叶尊者未跟随佛陀出家前的朋友。他因为看到迦叶尊者出家修行,持戒律、修苦行,很尊敬他,就跟随他出家。 他出家之后也跟他的师父一样很精进修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