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净土法门的修学要领 一、念佛不得力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净土法门的修行要领。
  
一、念佛不得力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净土法门有正行和助行。所谓正行就是“净土三资粮”,就是信、愿、持名念佛;助行就是“净业三福”,就是要培养我们的福报。那么在懂得正行和助行之后,如果我们善根深厚,就能够深信切愿、一心念佛,每天都能够坚持念佛,而且念得很愉悦。这样的人,在这一生就决定能够往生净土。但是有时候,大部分同修这句佛号念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特别是在心非常散乱的时候。对于娑婆世界的人来说,对于这一生的生活经历,如子女、名利、情感等这些轮回生死的业习是很难放下,所以在用功上往往不太得力。一念佛,要么就昏沉、瞌睡,要么就妄想纷飞,控制不了自己这颗习惯于流浪的心。我们无量劫以来流浪到今天已经习惯了,这一生又流浪了几十年,打了几十年的妄想,在是非人我、爱恨情仇当中磨练了这么久,滚了这么久,很难改变过来。
   为什么念佛念起来会有妄想呢?究其原因还是信不真、愿不切。信没有信到点子上,愿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希望,所以念佛力量就非常微弱。如果你真信了,就知道娑婆世界无量劫的轮回还在进行,我们多打一个妄想就要多一次轮回,将来会在这个世界多受一次生死之苦。对想解脱生死的人来说,就坚决不要打妄想。念佛有追顶念、计数念、数十念,总之是要专心专意地去念这句佛号。
   为什么会“信不真、愿不切”呢?这是因为我们受在这个世界生活习惯的影响。仅在这一生我们就犯了很多的错误,特别是贪嗔痴这些烦恼,而且无量劫以来我们也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妄想。我们今天的烦恼、妄想都是从过去的经历中慢慢积累而来的,要么是从课本上学习来的,要么是在生活中受别人影响而来的。这些积累起来的人生经验,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业。我们听经闻法或者念佛修行,就是在积累净土的净业;如果行善积德,那就是积累善业;如果产生抱怨、嫉妒、仇恨等等烦恼,就是在积累恶业。这是佛教跟其他任何宗教不同的重要观念,即佛教的因果观——世间一切法的规律就是有因有果。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看看哪尊佛菩萨与您有缘?​

看看哪尊佛菩萨与您有缘?​

看看哪尊佛菩萨与您有缘?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就能知道这个人大概的性格。此言不虚,比如说:一个人喜欢水、植物、海风、下雨天、阳光普照。可以判断出来这个人很柔情,...

宣化上人:楞严咒的妙处不可思议

宣化上人:楞严咒的妙处不可思议

楞严咒是最长的咒,又叫灵文因它太灵太妙,妙不可言,谁念谁就有感应,谁持诵谁就得到金刚藏菩萨的护持。所以你修这咒必须要诚意正心,修身,格物,何谓格物?即格除一切物欲,也就是没有贪心,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殊胜的文殊八字咒

殊胜的文殊八字咒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云:『金刚菩萨善男子若人闻此法宝藏经。不能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不为他人广说利益。不传与人此陀罗尼者。此等诸人亦不能发众生无上菩提之心。如此人...

随顺因缘的求职观

随顺因缘的求职观

有句话说:「毕业即失业」,就业问题经常是社会新鲜人最大的困扰。在美国,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会向政府贷款继续读书,毕业进入职场后,会从薪水里逐年扣抵偿还贷款;若找不到工作,政府也有完善的失业救济制度...

李炳南老居士《当生成就之佛法》

李炳南老居士《当生成就之佛法》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 一、人生逆境多 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 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

讲话也是修行

讲话也是修行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道:你没有天理!一个反驳道:你没有良心! 王阳明就对身旁的学生说:你们听,他们在讲道。 学生说:老师,他们是在吵架。 用天理、良心要求别人,是在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