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人生的五封通知信──西方寺八关斋戒精

人生的五封通知信

──西方寺八关斋戒精进念佛法会早斋过堂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离不开缘散缘灭,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长住久留;试看這氣候的四時變化;到了十一月以后,不知不觉已是黄叶满地,转眼之间就到了冬天。佛教讲的是因緣法,一切都是有因有缘,有缘有因。如果我们大家的缘非常之深,那么明年大家还是會一起来参加八关斋戒法会,我们又会再次相聚;如果缘浅的话,法会结束以后,大家又再回到忙碌的生活之中,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抽空到寺院里共修、听听佛法的开示。所以啊,学佛的因缘都是不容易的,因此,佛教就教大家惜缘,珍惜来寺院学佛的机会;要知道,我们只是宇宙人生中一个匆匆忙忙的过客。如果不懂得珍惜生命,珍惜时光,百年人生,白白虚渡,转瞬就是下一世。

这令我想起了一个公案,以前有一个人为了生活,为了三餐,每天不断拼命工作,非常非常之忙碌,就这样形形役役的,几十年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忽然有一天,阎王爷派了两个差使,硬硬的把他抓去了;他感到非常的不合理,来到阎王爷面前便埋怨地申诉着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通知我呀,我什么都没准备好哩!」阎王爷就说了:「其实我早就通知你了,而且曾经给过你五封信,只是你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罢了!」这个人紧张地回答道:「那里有呀?什么时候给我的,我却完全不知道啊!」阎王爷接着说:「你还记得吗?你不到四十岁的时候,你的眼睛开始花了,原本就有近视,又加上了老花,所以看东西的时候就更不清楚了。这是我给你的第一封信。至于第二封信,你还记得什么时候头发开始渐渐變白了吗?」他说:「啊。记起来了,差不多五十岁的时候,我的头发就慢慢开始变白,而且还有脱落的现像。」阎王爷说:「你看,这就是第二封信,你还说没有。」

「而第三封信呢,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的牙齿开始脱落了呀?」这个人就说了:「是呀!是呀!差不多到六十岁的时候,我的牙齿就开始松动了,想多吃一点也不能了!」阎王爷又再继续说:「你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走路有点吃力,而且慢慢變得驼背了呢?」「啊!想起来了!应该是六十五、六岁的时候吧!」「这就是我给你的第四封信。还有,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感到耳朵朦胧,听不清楚呢?」「大概是七十岁吧!」阎王爷就说了:「对了吧。这就是第五封信。其实,我早就通知你了,只是你自己没在意,现在才说没准备好,还能怨谁呢?」此时,这个人就口服心服了,真的还能怨谁、还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从来没有好好正视自己的生命啊。

这个故事实在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一生人劳劳碌碌的,到底在忙什么、急什么呢、為什么?我们都在忙一些不应该忙的事,急一些不必不急的事。试问这样到底值不值得呢?

因此佛教就是教我们要觉悟自己的生命、珍视自己的生命、管好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如何才能把生命管好?我们很多人可以把财富管好、把家庭管好、把子女管好,但是很少人能把生命管好。因为那需要智慧。我们学佛就是为了启发这种智慧。我们生命的每分每秒,其实都是很宝贵的,但是一般人都不懂得爱惜光阴,却日日夜夜,无时无刻,都在名利、权势之间费尽心思,你争我夺,导致心不安,身也不安。这样的人生是颠倒的、是浪费的,是失去意义的,实在非常的可惜。

所以今天大家难得来到寺庙,就要放下种种的俗务與情牵物累,利用这两天一夜的时间,好好地净化自己身、口、意三业,种下出世解脱的善因;这个「八关斋戒」戒法的制定,确实是佛菩萨的慈悲施设。昨天第一天中午过堂之后,就有人来跟我说:「我是来体验、体验的,但我现在有事要先行离开,请问法师可不可以呀?」我说:「可以的。佛法是给人方便的。」今天又有一位居士来跟我说:「法师啊。我上午十点钟有事,可不可以先行告假呢?」我照样说:「可以的。你就在佛前告假后回去吧。」可见,我们一般人都是匆匆忙忙的,每一天的事务就是那么的多,每一天就是这样的忙,但是到底有没有想过,到底忙什么、到底为什么而忙呢?相信很多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可是岁月不饶人,一生人数十年的光景,一眨眼就过去了。将来何去何从呢?唯有把握当下,努力修行念佛才是最实在的;所谓「一句佛号一块金,多念结净土因」;净土的念佛法门,不需要多大的知识学问,只需要真心实信,专一不移的念佛,依仗阿弥陀佛的愿力,还有我们自己的信、愿、行,不断的用功、不断的努力,将来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修行的基本前提,首先就是要珍惜光阴,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过去就过去了,而且是一去不還,这一生不好好把握现有的学佛因缘,就不知道要等到那一世了。

我们小时候有一首儿歌的歌词是这样的:「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箱好过年。」歌词所说的,就是人的一种根深柢固的惰性:它说「春天不是读书天」,因为春暖花开,是游玩的最好时候,那有时间去读书呢?然而到了夏天,它又说「夏日炎炎正好眠」,夏天白日那么炎热,不适宜劳动,最好就是睡大觉了。而秋天有蚊虫叮咬,冬天又有大雪严寒,如何能读书呢?只得收拾收拾书箱,待明年再来用功吧。这种惰性可以说是一般人的通病,只是没有这首歌词描寫得如此形象化吧了。

你看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十一月份,再过一两个月,又过年了。这个时间,实在过得非常之快,所以大家要珍惜每一次念佛、拜佛、诵經、礼忏的机会。特别是这个八关斋戒的法会,因为这是种下出世的善因,让大家将来都能够了生脱死。所以大家要珍惜这个缘份,就好像我们五观堂这个音响,昨天还是好好的,今天早上讲话麦克风都发不出声音,这就是无常法,就是幻化;所以佛教教我们要随缘,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不变」就是念佛的心、修持的心,我们佛弟子所需要的,就是这种不变的心,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个缘份,这个机会。好了。我们现在结斋。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人生的现象》

星云大师《人生的现象》

有人说,人生如戏;有人说,人生如梦;也有人说,人生如棋、如球、如战场、如浮萍、如逆旅等。不管把人生譬喻成什么,在现实的生活里,人生有苦有乐、有成有败、有得有失、有生有死,这都是自然的现象,说明如下:...

受持戒律的功德

受持戒律的功德

世俗所说:受戒容易持戒难!确是有理,但亦在我们的善根有浅深,信心有无的关系?若果佛弟子戒律严净,谁不敬仰?诸佛菩萨,尚为护念,何况天龙鬼神及人?真如炉中栴檀,妙香普薰,所谓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

能够这样至心念圣号,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能够这样至心念圣号,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忧苦众病所恼。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身心安乐众病除愈。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佛说地藏菩萨功力甚深广大。若是一切众生有忧愁、有苦恼,或者有病,...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三讲:二门章,舍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三讲:二门章,舍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三讲:二门章,舍圣道归净土 讲解:纯祥法师 第一章,叫二门章,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净土宗。 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之文...

【推荐】佛教戒律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推荐】佛教戒律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歌舞倡伎,是娱乐,以世间法来说,人之对于娱乐,是不能缺少的,人类自初民开始,便有简单的歌唱与舞蹈,因为娱乐是调剂人类生活的一种产物,所以娱乐之于世界各民族中,自古以来,均受重视。不过娱乐的范围很广,...

生意人的四个锦囊

生意人的四个锦囊

有一生意人,虽然事业做得很大,日子却过得不快乐。他天天烦恼,在工厂里烦恼,回家也烦恼,就连睡在床上都烦恼不已。究竟是何原因?他也找不出来。他到寺院向法师请教,法师告诉他:我有四个锦囊给你,锦囊上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