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念佛一门深入 简介 编者序
《念佛一门深入》 许多人因深感人生无常短暂、忧患多苦,进而学佛,期能自佛法中超脱浮沉莫主之生死轮回。然学佛者众,真能得到成就而安心者却难得一见,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众所周知,药不对症,病情难痊;同样的道理,行者所选法门若与自己根机相违,便难免因事倍功半而蹉跎光阴,甚至于心灰意冷,退失初心,这是多么可惜的事。 佛所说法有八万四千,大要区分则有难易之别,若就烦惑业重、生命短暂之末世众生考量,智者皆知当舍难而就易,这与身染重病不宜再跋山涉水、耗时费力,而应择易行速达之捷径以求医之理同。是故,佛以大悲特为吾等广开净土法门,以尽摄念佛众生往生净土而无遗。 然念佛者虽多,能肯定“平生业成”而在生活中安心念佛者却甚少,揆其原因,大都是对经文理解不够正确,困扰于“一心不乱”难达,“善根福德”之标准难知,而惶惑不安,如此情境,令人掩书长叹。 慧净法师于此深有同感,费数年之心血,将唐末失传于中土之善导大师纯正净土教法,加以整理、演述,编辑成系列丛书,期一切学佛念佛之行者,皆能因此而拨云见月,同蒙弥陀大愿之摄取,同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永不退转之极乐世界而成佛。 末学初见此套丛书心生欢喜,故不揣浅陋,发心将这一系列纯正净土教法之丛书,就一般初学者所易困惑与关心之问题,摘录编成二小册--《念佛必定往生》与《念佛一门深入》,愿一切忙碌的有缘人,皆能因得此二袖珍本可随时阅看,而可不偏失的顺入净土之门,进而备尝净土法门稳当、简易、殊胜、圆顿之法喜,在生活中安心念佛,庶不负释迦牟尼佛宣讲净土之慈悲,亦契弥陀金臂遥伸垂念深切之呼唤。南无阿弥陀佛! 西莲居士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种表达。 供...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这里没有说世间利益,而是说出世间利益。若有临命终人,他的眷属给他做了佛事,或者给他诵经,或者拜忏,得... 有僧人问夹山善会禅师: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为什么说没有这些东西?夹山说:三年不食饭,目前无饥人。僧人又问:既无饥人,我为什么无法开悟?夹山即示一颂: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我们来看信因信果,这个因果法则既体现在世间法,也体现在出世间法上。 我们既要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三世报的世间因果,也要深信只要... 以佛经中一段对话,和大家分享:有天子名叫月净光德,问文殊师利菩萨:诸菩萨摩诃萨初观何法故行菩萨行?依何法故行菩萨行?文殊师利菩萨答曰:以大悲为本为诸众生。问:大悲...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二天,昨天我们讲过了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的宗教体验,今天我们接着要讲的是佛陀的弟子阿罗汉的宗教体验。昨天我们说到佛陀为了体验真理,历经艰难困苦,终于证悟成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