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念佛法门之心要
念佛法门之心要 净宗与通途法门迥异的特质在于阿弥陀佛的果觉愿力作为一种超验的存在,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等众生有着一种隐秘而实存的互动关联。这种关联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有如是的表诠:“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意谓阿弥陀佛以众生界为所化之境,能化的阿弥陀佛法身普遍地渗入到任一众生的念头中。法身内蕴报身与化身,是故吾人介尔一念,全体具足阿弥陀佛法报化三身。于是,当吾人心想阿弥陀佛相好或持念万德洪名时,这能念能想的心便具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佛的相好光明就从我们能念的心中显发出来,那么吾人能念佛的心当下就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揭念佛法门之心要,彰显念佛成佛之妙用。吾人一念具足十法界。是心作天,是心是天;是心作畜生,是心是畜生;是心念佛号,是心即佛。是故,我们的心系念六字洪名,那么阿弥陀佛遍知法界事理性相如大海般的深广智慧,就在吾人念佛的每一念中启发出来。 这段经文彰显真善美慧钩锁相连之意蕴。我们以至诚心忆佛念佛,这是真;所念的是佛法界,这是至善;具真善便自然显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美;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有真善美的性德显发,便会开启智慧。即谓阿弥陀佛遍知法界事理奥藏的深广智慧,便从忆佛念佛心中生发出来。证知信愿持名即是真善美慧。阿弥陀佛借助六字洪名,向九法界众生传达真善美慧的文明,将众生从假恶丑愚的沼泽中拔济出来,安顿到常乐我净的涅槃净土。净土法门彰显诸佛度生出世之本怀,乃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至极圆顿。 容恕我罪慈氏忍 原谅他非大悲心 平等愿力精进行 智慧禅定戒珠明 容恕我罪慈氏忍:无论人有什么罪过,都能原谅宽恕。不是要等别人请求才饶恕,纵使没有人请求,也同样饶恕。容恕我罪,指无论谁的罪都能饶恕;也...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 因为人性当中的种种烦恼,就像海底世界,种种暗礁,种种曲折,唯有佛的智慧才能了解。佛为帮众生对治这些烦恼,制定戒律,并施设戒的开、遮、持、犯。所以我们依佛所制的... 论弥勒礼忏仪的演变与发展 圣凯法师内容提要:弥勒信仰约公元四世纪传入中国,极盛于南北朝,是中国早期最为流行的净土法门,但是随着弥陀信仰的发展,弥勒信仰便逐渐式... 《占察善恶业报经》这部经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听过?我开始讲这部经是在纽约,其中有很多人连这部的的名字都没听过。这部经以前没有人讲过,自从佛法传入东土,在当时禅宗立地成佛的法门又非常盛行,所以很少听过这部... 待人处世的过程中,坚持原则本来是正常的, 问题是:你所坚持的究竟是原则?还是自己的偏见? 如果对任何事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坚持要用自己的做法,只管自己,别人的建议和商量,都不愿接受,也不愿意为任...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此句节自傅大士的禅诗。 傅大士本名傅翕,是梁武帝时代的人,是「中国禅宗」尚未开始之前的一位禅师,先为渔夫,后来舍渔而务农耕。 这首禅诗,作于耕作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