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念佛法门之心要
念佛法门之心要 净宗与通途法门迥异的特质在于阿弥陀佛的果觉愿力作为一种超验的存在,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等众生有着一种隐秘而实存的互动关联。这种关联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有如是的表诠:“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意谓阿弥陀佛以众生界为所化之境,能化的阿弥陀佛法身普遍地渗入到任一众生的念头中。法身内蕴报身与化身,是故吾人介尔一念,全体具足阿弥陀佛法报化三身。于是,当吾人心想阿弥陀佛相好或持念万德洪名时,这能念能想的心便具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佛的相好光明就从我们能念的心中显发出来,那么吾人能念佛的心当下就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揭念佛法门之心要,彰显念佛成佛之妙用。吾人一念具足十法界。是心作天,是心是天;是心作畜生,是心是畜生;是心念佛号,是心即佛。是故,我们的心系念六字洪名,那么阿弥陀佛遍知法界事理性相如大海般的深广智慧,就在吾人念佛的每一念中启发出来。 这段经文彰显真善美慧钩锁相连之意蕴。我们以至诚心忆佛念佛,这是真;所念的是佛法界,这是至善;具真善便自然显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美;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有真善美的性德显发,便会开启智慧。即谓阿弥陀佛遍知法界事理奥藏的深广智慧,便从忆佛念佛心中生发出来。证知信愿持名即是真善美慧。阿弥陀佛借助六字洪名,向九法界众生传达真善美慧的文明,将众生从假恶丑愚的沼泽中拔济出来,安顿到常乐我净的涅槃净土。净土法门彰显诸佛度生出世之本怀,乃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至极圆顿。 人生为了到达目的地,必须起程上路。路,是通往目标的途径,有路,人生才能走得通,才能走出去。如果人际的路没有通,做人做事都会困难重重,所以人生的道路,不能不注意。 人与人之间的道路有哪些呢?兹举数例:... 朱建民校长致辞: 老和尚、仁隐董事长、修慈董事长、隆迅法师、各位法师、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们今天很高兴能请到老和尚莅临华梵大学,为大家开示。 老和尚刚刚在路上,一直对华梵非常关爱,看到华梵二十年的成... 我们做人,都不喜欢小器之人,小器之人,自私自利,心中只有自己,处处时时心中想的是自己,小器之人,小心量,往往连亲人都不顾不管,为利益反目成仇。跟谁都难以合作共事,...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究其原由,总因不了真如妙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既已认贼为子,遂致背觉合尘。从此根尘互粘,人我敌立。起惑造业,轮回六道。经尘点劫,...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 (一)信具足 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深切的信心,一切的问题,都是不必谈的。对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信仰,信仰... 什么叫福德?按着《书经》有一篇叫〈洪范〉;洪范有九畴,其中讲福有五种: 第一种福,是福寿,这个人有福又有寿。什么叫福?福就是一切都很自在;寿,寿命,中国人讲这个寿是长寿。本来寿有长寿、短寿,单单说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