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

  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

  当两人来到佛前,向佛陀礼座之后,佛陀就问:“你们是不是彼讨论要共诵经呗,比赛什么人最胜最妙?”

  二人同声回答:“是的,佛陀!”

  佛陀开示道:“难道你们不曾听我说过吗?

  如果比丘怀有胜负心、竞争心,与外道梵志有什么不同呢?

  佛陀的法有降伏、有教化,诸比丘在受法的时候,一切言行要与经、律相应。

  否则自己都起了竞争心,又如何化导群生呢?”

  佛陀进一步开示道:“读诵许多经呗不一定就是最好,譬如算牛头数,自无半分毫,实在不是比丘应该要学习的。

  学道最重要的是对于所诵习的法义,要奉行和实践。

  所以说,虽诵千章经卷,不懂意义何在,不如听闻一句,而能奉行得道;

  虽诵千言义理,不能通达,不如确实奉行一句好话,而可得到解脱。

  所以说,百千鄙夫为敌,一个有智慧的大丈夫就能战胜。

  如果想战胜自己,今后要以正见为修行。

  因此,比丘! 从今以后,不要有诤讼胜负心,当念降伏自性一切众生。

  如果比丘有诤讼、胜负心,应该要以佛法、律仪来对治。

  比丘! 你们应当这样修行。”

  比丘二人听了佛陀的开示后,立刻从座位起来,顶礼佛足,并请求悔过,发愿:“自今以后,决不犯过,惟愿佛陀慈悲,接受忏悔。”

  佛陀说道:“在我佛法中,最尊贵的法就是忏悔改过,我接受你二人的悔过。”

  佛陀转身对诸比丘们说:“这件事例,可作为大家学习的依据,你们要谨记在心。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启示:是被子暖人,还是人暖被子?

佛教启示:是被子暖人,还是人暖被子?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明白很多道理,心中充满了疑惑、恼怒、甚至是嗔恨?譬如,为什么我总是被人冷眼相待、嘲笑讽刺?譬如,为什么我总是受人欺负、被人冷落、孤苦无依?譬如,为什么我总是遭遇坎坷、命途...

佛教故事:龙女顿悟成佛

佛教故事:龙女顿悟成佛

  话说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娑竭罗龙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聪明伶俐,善根深厚,年龄才八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平凡的事迹。“龙女”,大家都这...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救物延寿 广生益算杨序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救物延寿 广生益算杨序

  放生现报故事集 印光大师鉴定  2、广生益算杨序  宣和间,富商杨序,年二十八,梦神告曰:子逾旬当死,能救活万命可免。序曰:大期已追,物命至万,未易满数。神曰:藏经云,鱼卵不经盐渍者,三年...

这个例子说明太讲究了是无法得到解脱的

这个例子说明太讲究了是无法得到解脱的

  南天竺国,有个男子,皈依佛法,出家修道。但他有一种习气,喜欢经常洗澡,又用酥油等物,满身涂抹,一定要使身体十分洁净香滑。其他吃的穿的,也要求十分讲究。总之一句话,他是挺宝贵他的肉体的。所以修了...

面对不信佛人的刁难诘问,他的回答堪称经典!

面对不信佛人的刁难诘问,他的回答堪称经典!

  面对不信佛人的刁难诘问,他的回答堪称经典!  要是拿这些问题来问各位,  你们怎么回答呢?  壹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

佛陀度化父亲

佛陀度化父亲

  来源:《佛宝论》  佛陀在出家前曾对父王许下承诺,成道后将父王救度到彼岸。佛陀成道后在舍卫国受到了广大信众的尊崇,还乡度化释迦族的因缘也逐渐成熟。  此刻净饭王对释尊的思念也日益迫切。宠臣优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