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子孙皆成材 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

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注重家教 勤俭持家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以身作则 平民生活

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

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可以说曾国藩这个农家子弟,对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是理解得非常深刻的。

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曾国藩的家和他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差远了。我去过曾国藩的家乡,曾国荃的房子和曾国藩后来的府第富厚堂我都去过,两者相比,富厚堂只能用寒酸来形容。

就这样的一个富厚堂,曾国藩听说花了那么多的钱,他都不忍去住。富厚堂没有雕梁没有画柱,就是一种非常拙朴的木结构建筑。这个房子有一个书楼,体现出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读之风,整个房子只不过比一般的农户的院落大一些而已。

至于“行”,在那个时代,官宦人家一般坐轿子。可是,曾国藩却在信里告诉孩子,你要步行去办该办的事,绝不许使唤轿子。同时他对孩子们还这样要求,不许使唤奴婢给你添茶倒水,你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还看到,他会让自己的子女去干些在常人眼中只有下人才做的拾柴、捡粪之类的事情。在一封家信中,他对自己的长子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这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之气。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思想开明 注重实际

曾国藩认为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理,所以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举不成功,并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曾纪泽后来的路,在当时人来看绝对是旁门左道。那个时代,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去接触西方文化,更不要说去学说洋文了,而曾纪泽居然在32岁的时候学英文。这个远见卓识,应该说既有他认识到的,也有他父亲告诉他的,这说明曾国藩在这一时期对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了。作为中国人,秉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当国门被人强迫打开之后,你不去了解外国的情况,你如何能够在世界之林立足呢?

曾纪泽在曾国藩的鼓励和支持下潜心研究西学。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并且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城。正是由于曾纪泽对西学的了解,正是因为他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英语基础,在与俄国人谈判的时候,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外交手段运用又足。当时沙俄曾威胁说,你想要收回伊犁,我马上就派兵打仗。曾纪泽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话,说,你要打仗,我们也无奈,但是我们绝不怕你来打仗。因为他太了解当时沙俄虚张声势的心态。如果没有对西学的了解,没有西学的根基,有可能这个时候就被吓倒了。所以有人说这一次谈判是清末外交史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次胜利。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曾纪泽曾经用英文撰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在伦敦的《亚洲季刊》上。用英语撰写文章介绍中国,这是当时很多中国人所做不到的。

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他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曾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两个儿子的成材和曾国藩提倡子女学习科学知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大有关系。

曾国藩难得的是,不光他的儿子成才了,他的后代子孙曾宝荪、曾约农都成为了大教育家和大学者。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用忍辱换来了和平

用忍辱换来了和平

印光大师小时候,每年秋收过后,村里都要演戏酬谢神祗。由于人小个矮,年少的他趁着戏还没开演,背了条椅子,放到前台中央,等待看戏。还没等坐稳,耳边传来粗暴的声音:这椅子是谁放的! 我。话音刚落,来人就抽...

【推荐】这是佛祖给我们的考验

【推荐】这是佛祖给我们的考验

末学以前在医院,看了一位十七岁的男孩子,他是埔里高工的学生,患了横纹肌肉瘤,这也是一种癌病。他已经在台大医院开过刀,但是,后来又复发了。严重的时候,头上的肿瘤像馒头那么大,眼睛曾经肿得可以塞满一个杯...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0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0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40) ◎ 印海 著  庚四 天赞 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 一俟修持兜率行者上生,当时天...

印光大师: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印光大师: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必要着魔;不但修功走失,亦且危险甚虞。若论降魔,约有四种方法。 一、要识魔相。凡着魔的人,大...

两土世尊度众生的分工

两土世尊度众生的分工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这两尊佛都是在无央数劫以前发了大誓愿度脱众生的。 在《悲华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做因地宝海梵志的时候,发五百大愿。就是要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

圣严法师《佛门?无门!》

圣严法师《佛门?无门!》

佛教徒可分为三等:第一等人,精进修行而心无所求;第二等人修行求加持加被;第三等的佛教徒没有修行的依准,只知偶尔求神拜佛,保佑他们平安健康、事业顺利、消灾免难、婚姻美满等。在今日的佛教徒中持第三种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