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为什么难得?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在佛教经典中有种种的比喻化导大众感悟“人生难得”之真理。

  比如将人身比作:穿针、捞针、龟木、爪土、鸽身、日月、猪羊、洪水、朝露、囚徒、屠牛……这些故事你都听过吗?你是否真正明白“人身难得”的道理?

  1、高山穿针

  《提谓经》中说:“如有一人在须弥山上以纤缕下之。一人在下持针迎之。中有旋岚猛风。吹缕难入针孔。人身难得甚过于是。”

  就像一个人在须弥山上用细线垂向山底下,另一个人在山下用线来穿针,中间狂猛的飓风,这细线进入针孔的非常难,得到人生之难也是如此。

  2、大海捞针

  《菩萨处胎经》经中说:

  一针投海中,求之尚可得。

  一失人身命,难得过于是。

  人身的难得,难于大海捞针。

  3、盲龟浮木

  据《杂阿含经》记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佛陀告诉各位比丘说:比如大地也都变为大海,有一个盲龟寿命无量,一百年在这样的大海中伸出水面一次头,大海之中漂浮着一块木头,中间有一个孔,在海浪中随风飘荡,盲龟百年一出头,能正好从这个空中伸出头吗?

  经中的比丘说,当然不能了,木头在浩瀚无边的大海里东西南北飘动,小小的乌龟从木孔中伸出头的几率是在太小了。在六道轮回的众生转生人身的几率或难度,也就如盲龟浮木一样的微乎其微。

  4、爪上尘土

  《涅槃经》中:“得人身并行持善法者,如同我手上的尘土般稀少,而未得人身、行持恶业者,犹如十方世界大地之土般众多。”此外,《杂阿含经》中也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佛陀用无量无边的大地之土和指甲缝中微量的土相对比。人间的众生命终之后转生人间者,就像指甲缝里的尘土那样的极其微少。转生到地狱道中的就像大地土一样无量无边。饿鬼、畜生道众生也是如此。

  5、万劫不复

  得到人身非常难,但是失去人身非常容易。再复得人身的话,需要漫长的时间,乃至数万劫都难以恢复人身。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释初品中舍利弗因缘第一六(卷第一一)记载一则佛教故事:有一只鸽子飞过来,佛用宿命通观察它,发现八万劫之前是一只鸽子,再往后的八万劫还是鸽子,转不到人身。因此,在《梵网经菩萨戒序》才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6、念念近死

  《罪业报应经》中说:

  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燃 。

  日出须臾没,月满已复缺。

  尊荣豪贵者,无常复过是。

  人身难遇而容易失去。人身念念之间都在接近死亡,就像猪羊被牵向屠宰场一样。

  因此,《涅槃经》中说:观察众生的寿命,常被无量的冤仇所围绕,念念损减而没有增长,就像一泻千里的洪水一样无法停歇。也像朝露一样只有短暂的停留。也像囚徒走向刑场步步逼近死亡。

  《摩耶经》中说:

  譬如旃陀罗,驱牛就屠所 。

  步步近死地,人命疾过是 。

  就像旃陀罗驱赶牛到屠宰场一样,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人的寿命快速的终结同样如此。

 

点我:

相关文章

施多福大

施多福大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每天早晨依惯例着衣持钵,到王舍城次第乞食。有一位火与婆罗门远远看见佛陀,立刻准备许多甘美的饮食出来供养。可是经过二、三次以后,佛陀再度到火与家中托钵,火与顿时兴...

《百喻经卷下》:60、见水底金影喻

《百喻经卷下》:60、见水底金影喻

  《百喻经卷下》60、见水底金影喻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人,经过一个池塘,看见水底有块真金的影子,大叫一声:“有金子!”就跳下去,在水底的污泥中摸索寻找。累得疲惫不堪,还是没有找到。过一会...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开世间的一切;若起恶念则人生方向就会偏差,因此产生了烦恼。  有一次,佛陀来到一个小镇说法,有位富翁也和镇上的许多人一样,虔诚地聆听佛陀宣说人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6、经中所说无量布施之举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6、经中所说无量布施之举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八:超级富豪出家证果度人无数来世成佛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八:超级富豪出家证果度人无数来世成佛

  超级富豪出家证果 度人无数来世成佛  某时,佛在舍卫国城外优楼频螺聚落之中。  那时,诸位比丘于中午饭食后,聚坐在讲堂里,互相议论:“人生短促,身心安乐之时没有多久,转眼就变为后世了,天人及所...

能愿比丘的愿力

能愿比丘的愿力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