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子女不孝的原因

小不孝所以养成的原因有四种:

第一是骄宠:为人父母过度的怜悯自己的孩子,例如经常顺著孩子的个性,稍微不如他的意,他便不堪忍受了。经常让他便宜,任随他安逸享乐,教他执劳奉养父母,他便不习惯了。在别人面前孩子稍有过失,父亲不忍心督责孩子,而孩子竟然敢冒犯父亲。父亲赞誉孩子的文学品行才艺能力,惟恐不在自己之上,而孩子则必定要父亲的文行艺能在我之下;积下了这些骄纵的习气,在别人面前展不出手,却独在父母面前展得出手,于是就真得认为,老成之人没有见闻知识了!

第二是习惯:孩子的语言粗率惯了,便敢冲撞父母;行为简易惯了,便敢不守礼节,任意的作为;父母分甘绝少惯了,孩子于是就不记得父母把美味食品留给他吃的恩德;父母抱病忍受病苦惯了,孩子于是就不再闻问父母的痛痒。

第三是乐纵:孩子见到同辈,就不胜意气风发,面对父母,就感到没有意思;进入妻子的房间,就露出千般的趣态;走进高大的厅堂,就感到闷闷不乐,甚至敢明白的表示,父子兄弟是俗物,不喜欢和他们见面;则他的心中,怎么还会有孝悌的想法呢?

第四是忘恩记怨:俗话讲:‘恩习久则愈忘,怨习久则愈积。’这也是人之常情啊!所以招待他人吃一餐饭的恩德,别人容易记在心里;若是招待习惯久了之后,则嫌弃怨恨就会生出来了。一次的布施,别人会感恩;若是经常的接济,则多寡的分别就会生出来了。一次的见面,令人倍感亲切;连续的见面,则猜测嫌疑就会生出来了。况且是父母兄弟,天生就习以为常,以为父母兄弟的亲爱,是必然不会变的,眼前父母的大恩,根本就不知道;况且还能够想到母亲怀胎养育的辛苦,生病时候的担心受怕吗?所以人情有的时候,会显得至为颠倒,至为古怪,而且还不自觉;孩子对于父母,往往就会如此,因此不以恩而获怨的父母,就很少了啊!

以上所说的几种,都是人之习情;然而子女未尝没有真性,只是积习久了,就不知道错误所在。所以应该要急急的唤醒,早早的克治,时时的思量;不要认为父母慈心,自然就会原谅我;不要认为世风浇薄,我还比别人好些;要知道小不孝渐渐的积久了,就会变成大不孝啊!

又说,大不孝所以养成的原因也有四种:

第一是私财:钱财入我手,便为我所有;而在父母手中的钱财,又认为是我有的钱财。自己的钱财足够了,就忘记了父母;而钱财不够的时候,则觊觎父母的钱财;父母不能自己养自己,要靠孩子养的时候,则又怨恨父母;甚至还发生了单身的父亲、独生的儿子,因为钱财而互相杀害的事情;兄弟互相推诿而抛弃父母不养的事情!不知道自己身体是从谁的身体而来的?自己的钱财是从谁而来的?我既然是不带一个钱财来到世间,从婴孩到现在生活都没有缺乏,这是谁的帮助呢?而今却为了自己要多赚几文钱,便想要跟父母斤斤计较啊!

第二是恋妻子:爱恋妻子儿女,而不孝父母就严重了。有了美味的饮食和金钱,就想要娱乐妻子宠爱孩子;遇到了良辰美景,就想要拥抱妻子儿女,而使父母欢喜的念头,也就愈来愈微弱了。不想孩子是我的孩子,而我又是谁的孩子呢?父母抚养我,而我却不照顾父母,则我养孩子又有何用呢?夫妻和好,固然是一家的乐事,然而当我呱呱待哺屎尿未分的时候,怎么会了解爱恋妻子呢?而妻子在那时候又怎么能够照顾养育我呢?父母看见儿子长大成人、娶妻,不胜欢喜之至,怎么可以有了妻子,就使得父母反而失去了儿子呢?

第三是嫖荡:心中的欲火正是炽盛,加上对方诱惑非常的厉害;这时候,就算家中有倚门伤心的人,他也不能够了解啊!嫖荡非常的浪费钱财,婆媳之间,为此而发生了口角,甚至还激烈的责怪对方的不是,他也不能够分辨啊!妻子抱著小孩,整夜都为著先生在外面嫖荡睡不著,连屋外的风雨也为她伤心落泪;年迈的双亲鬓发已白,却无人承欢膝下;甚至连微薄的物质供养,也因为儿子的嫖荡而发生了危机。唉!嫖荡的时候,疯狂的意兴能够维持多久呢?却忍心令自己最亲爱的人伤心若此啊!

第四是争妒:以天地的无私,人尚且感到有所遗憾;所以父母对于孩子们的感情,岂有不偏的道理;于是子女们就互相的争夺父母的宠爱,或是兄弟而觭觤不平,或是姊妹而纤悉计较,彼此相互的谗言毒害,而家道就因此而衰微了;累积了嗔恨喜怒,而孝心就因此而衰弱了。这四种状况乃是人之常情,恐怕连孝子也难避免,而其流弊遂成了大不孝啊!

宋朝的韩魏公(韩琦)说:‘父慈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独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此古今所以称大舜也。’处在父母不慈情况下的子女,心中不可以存有一丝毫的火气,要比平常为子女的,更要加倍谨慎的事奉父母;有仁慈心的父母,自然就会受到感动,转而怜悯孩子;若是没有仁慈心的父母,既然不能够感化他们,就更不可以触犯他们啊!也只有自己克尽人子之道,不要使自己陷入了忤逆不孝的大罪;若是一昧的见父母的不是,心中充满了愤恨,消遣不能,摆脱不下,就必定将有遏抑不住的时候;这就是微根不除去,遂至横决成灾啊!恐怕到那时候,责备父母不慈的罪轻,而忤逆父母不孝的大罪,就没有办法逃脱了啊!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5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5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5) ◎ 印海 著  说是语已,尊者阿若憍陈如即从禅起,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第二集众,此科三段,一集出家四众,二集在家二...

等阎罗王这样问你,那时太迟了

等阎罗王这样问你,那时太迟了

各位善知识,今天我们在此地研究佛法,首先要问问你: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一切法皆是佛法,没有什么不是佛法。人在世间,无论吃饭、睡觉、穿衣,都是佛法的表现。可惜我们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佛法,还...

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有什么差别

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有什么差别

弥勒净土重点是在人间,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天的兜率内院。外院一般是天人的境界,内院是特别清净的境界。弥勒菩萨的愿望,就是要把兜率净土化成人间净土,整个人间就变成了极乐...

圣严法师《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圣严法师《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佛教有一句古训: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若以我的解释是这样的:将相是豪杰的型范,大丈夫是圣贤的型范,豪杰是凭气势而成,圣贤则禀气质而成,圣贤的气质能涵容豪杰的气势,豪杰的气势中则未必就有圣贤的...

菩萨戒的核心精神

菩萨戒的核心精神

《梵网经菩萨戒》谈到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菩萨戒的核心精神。 菩萨戒含摄着声闻戒核心精神,核心精神就是孝,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就是戒。 为什么孝就是戒呢?在佛的眼里,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一切男子是我父...

宣化上人:为什么人有贫贱和尊贵

宣化上人:为什么人有贫贱和尊贵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尊贵的人?又有下贱的人?是什么原因使他就尊贵了?什么原因令他就下贱了?有五种道路,令人走到下贱这一种的果报上。这五种的路: (一)骄慢。谈到这骄慢,对外面的人骄慢,这是一般人常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