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因果报应报通三世,凡人生子女有四种原

数载未唔,时常忆念。今秋令兄枝芬赴乡试,持书来山,方悉居士近来操持。又言家门不幸,丧其爱子,旦夕忧思,不能置怀。予欲详陈事理因果,以录遗期迫,不能住宿,故略言之。今嘉平望日,彻权师至,又言居士怨尤之状,及无知俗人谓“作善获殃,修行无益”等种种邪说。予闻之凄然。恐上智者因兹惰行,下愚者敢于作恶,故不揣固陋,直词以告。

如来说经,报通三世。凡人生子,略有四因。报通三世者:第一现报,谓现在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如士子习举业,现身得功名。此凡眼能见者。第二生报,谓今生作善作恶,来生享福受罪。如祖父重斯文,子孙方发达。此则凡眼所不能见,天眼犹能见之。(今生来生,皆约本人说,然隔世之事难以喻显,权约祖父子孙,欲人易了,不可以词害义,至祷。)第三后报,谓今生作善作恶,至第三生,或四、五、六、七生,或十、百、千、万生,或一、十、百、千、万劫,或至无量无边恒河沙劫,方受善恶之报。如商、周之王业,实肇基于稷、契弼舜佐禹之时。若三、四生等,天眼犹能见之。若百千万劫,天眼则不能见,声闻道眼犹能见之。若无量无边恒河沙劫,惟如来五眼圆明者能见。尚非声闻道眼之境,况天眼、肉眼哉?知此三报之义,则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圣言原自无爽。富贵贫贱寿夭穷通,天命未曾有偏。境缘之来,若镜现像。智者但修镜外之容,愚人徒憎镜内之影。逆来顺受,方为乐天。不怨不尤,始可立命。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二者报怨,三者偿债,四者讨债。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其人而并敬其亲。若曾鲁公、陈忠肃、王龟龄、史大成(曾、陈、王三公,皆宋名臣,史公清初状元。四公皆信佛,唯忠肃悟入甚深,以前世皆为高僧,故虽处富贵,犹能不昧本因耳)。今世之孝子贤孙,皆此类也。报怨者:谓父母宿世于子有负恩处,为报怨故,来为其子。小则忤逆亲心,大则祸延亲身。生无甘旨之养,死贻九泉之辱。又其甚者,身居权要,谋为不轨,灭门戮族,掘坟夷墓,使天下后世,唾骂其人并及其亲。若王莽、曹操、董卓、秦桧等是也。偿债者,子宿世负亲资财,为偿债故,来为其子。若所负者多,则可以终亲之身。若所负者少,故不免半途而去。如学甫成名而丧命,商才得利而殒身。讨债者,谓亲宿世负子资财,为讨债故,来为其子。小债则徒费束修、聘金、延师、娶妻,及种种教诲,欲望成立,而大限既到,忽尔丧亡。大债则不止如此,必致废业荡产,家败人亡而后已。

谛观令子,恐是讨债而来。幸所负者少,故弱冠而去。当忏悔宿业,努力勤修,天必畀汝好子,光大门户。况孔子圣人,中年丧子。颜渊大贤,壮岁夭亡。原宪赤贫,子路殉难,夷齐饿死于首阳,伯玉穷困于卫国。将谓圣贤因修德而遭天谴耶?抑亦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耶?但责己德之不诚,勿问天报之祸福。能如是者,五福自然临门,六极决定避舍。谓予不信,有如皦日。须知人生世间,具足八苦。纵生天上,难免五衰。唯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将非天以汝倡导净土,以此无福无寿之子,为汝作顶门一针,使汝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畏惧,人命无常,速如电光,大限到来,各不相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于此犹不惺悟,力修净业,则与木石无情,同一生长于天地之间矣。有血性汉子,岂肯生作走肉行尸,死与草木同腐?高推圣境,自处凡愚,遇大警策而不愤发,闻圣贤佛祖之道而不肯行,是天负人耶?抑人负天耶?祈垂慧察。

选自印光大师:“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

要使我们所处的世界变成净土,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不管外在的环境如何,最重要的是先从个人做起。首先自己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才有希望人人都不会做自损损人的事;一个人影响十个人,十个人影响百千个人,才可能使环境...

佛为什么说无相

佛为什么说无相

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门,无论是有知识的,无知识的;贫的富的,贵的贱的;都能摄受,都可以接引。但在接引之中,个人对于佛理的领略,却有深浅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普通一般人,只是对佛法有一种当然的信...

你认为很冤枉的事,其实没有半点不公平

你认为很冤枉的事,其实没有半点不公平

我们在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前,需要大家发心,发什么心呢?发一个忏悔心。 我听到很多人说:我虽然对于别的事不了解,可是对自己我还不了解吗?我说:我虽然出家六十多年了,也还是不了解自己。大家听了可...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5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5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15) ◎ 印海 著  各各脱身旃檀摩尼宝冠,长跪合掌,发是愿言:“我今持此无价宝珠,及以天冠,为供养大心众生故。 诸百亿天...

简单施食仪轨与施食功德

简单施食仪轨与施食功德

佛在经上说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童男、童女及诸人天都可以施食的,没有所谓的只有出家人才能施食的说法。施食请准备干净的杯子或其他容器用七粒以上的米饭(生米、面条也行)加满清水(或者牛奶也行)。...

达照法师:念佛四阶段

达照法师:念佛四阶段

念佛四阶段 念佛法门,广大如虚空,清净无杂染,乃是释迦弥陀两土世尊自性清净心的全体大用实相妙理所彰显,非常殊胜不可思议。念佛人要在妄想当下转为念佛,唯此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