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必须常垂训诲,令诸子女知世间道理,知

昨接手书,知又得麟儿。喜甚。书中所说皆有道理。张奂伯教子女之事,乃知体而不知用,不可全取为法。至于幼时,又须以因果报应之事与净土法门之利益,于学堂回时谆谆训诲。则子女现时蒙念佛之益,必能免意外之虞。将来以为立家立业,及灭罪得福之本。若全不与学堂交涉,则不谙时务,纵有作为,亦难进步,况庸常者乎?在家人必须先要得一谋生之法。奂伯之举,可用于三十年前,不可用于今日。今之时,是何时也?乃伪妄排挤,互相竞争之时。倘与伊等全无交涉,必受其欺侮,而难以安身矣。

至于法名,大儿已经皈依,即不须另取。余者仍以福字为首,慧、融、渊、和、明。其母宜名师越。以宋荆王夫人王氏,自行化他,专修净业,为女中之冠。若名师王,似不合宜。以夫人亦称越国夫人,故以名越为妥。又离五浊,生净土,乃超越凡俗浊恶,至往生以后之渐渐上升,亦超越事也。名者,实之宾。必须常垂训诲,令诸子女知世间道理,知佛法道理。将来为人父母时,自能为子女立规立法。不至虽有上等天姿,如俗某某、僧某某者,皆以堪作佛祖之姿,为自他塞人天之正路,掘地狱之深坑。其源皆由于乃父乃母初未尝以因果报应之若事若理,以启迪之故也。因果不讲,则名、实绝不相应矣,而况欲得为圣为贤、成佛作祖之实效乎哉?因果二字,为今日救国救民之正本清源,决定要义。舍此则无术矣。况教子女乎哉。

印光法师:“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罪愆,而著为成训。世人不察,僧亦不言,可叹也。 予少时见昭庆戒坛受优婆塞优婆夷戒者咸着三衣,盖沿习为风,而不知其非也。此非在家...

这四位佛教菩萨神通广大,连坐骑也非同&#820

这四位佛教菩萨神通广大,连坐骑也非同&#820

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位菩萨。菩萨的全称是菩提萨埵,意为菩提觉悟、萨埵有情,这四位菩萨神通广大,他们的道场被称为“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

朝山的意义与功德

朝山的意义与功德

朝山活动的功德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闻佛名功德尚且不可思议,何况能至心称念、虔诚朝拜,功德更是殊胜!古德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老和尚更是赞叹:朝山一拜罪灭海沙!在佛堂舒服地拜佛,渴...

舍利弗-智能第一

舍利弗-智能第一

诞生的前后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个迦罗臂拏迦的村庄,茂林修竹,山明水秀,是个很幽静的地方,这是智能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乡。 舍利弗诞生在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提舍是...

净业行人应毕生致力于培养「向西定势」

净业行人应毕生致力于培养「向西定势」

《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位国王,是个虔诚的优婆塞,也有修行功夫。 他问佛陀:我常需要处理政务,有时甚至不得不领兵打仗。这种时候,我的心就会很散乱。如果我在临命终时,心也散乱,没有专注在念佛上,能不能到好...

宣化上人:真正的济贫

宣化上人:真正的济贫

美国现在发起济贫运动,而我一到美国,就批评这一件事。我说济贫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人的贫,不是由今生来的;他的贫是由无量劫造无量的罪业来的,所以今生他才贫。你救济他,不过救济他一时,不能常常令他不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