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子女不孝的原因

在《汇编》里面又有提到不孝的原因,有这些情况。我们把这个原因找出来,才能够用好的方法来教育下一代,好的方法来反省自己,来行孝。所以《三字经》讲到,“人不学,不知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每一个人要扮演好自己的本分、角色,都要学习这本分当中的道义、道理。

这个《汇编》提到,小的不孝有几种原因。第一个,从小“骄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在心偏了,心“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教育孩子喜欢这个,讨厌另外一个,偏心就出问题了。自己的心偏了,孩子的心也随着我们偏掉了。所以教育孩子,“安详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从小要让孩子不要浮躁,而且一举一动稳重,而且对人事物恭敬,“教小儿第一法”。“公正严明”,公平,正直,威严,讲道理、明理,“是做家长第一法”。这些格言都点得非常的透彻。一骄宠,就没有公正、严明了,所以要有理智才能教育好孩子。

第二个,是忽略了孩子养成好习惯,就从小染上坏习惯了,这就不孝了,就很可能纵欲了。染上这些坏习惯,以后要改就很困难。所以其实我们成年修道,为什么五年要持戒?那首先得把这一生染上的坏习性,要把它去除掉。烦恼去除掉,智慧才能增长。那这个习惯的养成,就父母要用心来陪伴,来教导。

第三个小不孝是不知足、放纵欲望。所以欲不可纵,这很重要。因为假如孩子贪欲很重,那他这一生就变欲望的奴隶了,他就不可能有幸福的人生了。

第四是“忘恩记怨”,心里面都装着不愉快、埋怨父母,这是小不孝的第四个因素。

大不孝有四点,第一个,贪财。面对财物,很可能兄弟都闹翻了,父母就伤心欲绝,甚至现在严重到孩子告父母上法院,这大不孝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恋妻子”。就是心里面只装着太太跟孩子,完全不关心父母,这是大不孝第二个原因。

第三,“嫖荡”。这个恶习已经完全控制不住了,好色,然后游手好闲,每天动歪脑筋,可能就犯罪了。

第四个,“争妒”。就是在那里跟兄弟、跟家里人嫉妒争宠,这是大不孝的第四个原因。

所以从小长孩子的善心、孝心,不能长这些坏的习性。所以“蒙以养正,圣功也”,从小把孩子的德行扎了根,这是神圣的功业。所以为什么我们老祖宗特别强调母亲的重要?母亲称为“太太”,那代表“太太”是培养出圣人的重要关键所在,在母亲的教育、德行。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课程 10-014-037感恩老师!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李炳南老居士《助念之意义与规矩》

李炳南老居士《助念之意义与规矩》

助念即助对方往生。助念者对往生之道理与方法,必须清楚,对方才能得到利益。 人临终时,各人神识不一。平日所为,此刻影子会一一现行,带著本性往外走。此时完全是业力在作主,力量大者,在前头。恶业多,则恶种子...

魔境与胜境之分别

魔境与胜境之分别

接手书,知宿根甚深,现行颇纯,故有种种胜境相现。然今人多半是要体面,凭空造楼阁,有一分半分,便说有百千万分,如某居士录,其境界皆是手笔所做,不是心地所做。汝固不妄,诚恐或有此习气,则其过不小。佛以妄...

弘一大师《切莫误解佛教》

弘一大师《切莫误解佛教》

切莫误解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的文化、习俗,影响佛教,佛教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习俗,佛教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佛教。但佛教是来于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念佛法语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念佛法语

1‧最先根本文: 求生净土,信为最先。从始至终,信为根本。 2‧谛信不疑文: 念佛往生,但谛信不疑而已,何复拟议为哉。 3‧生佛不二文: 信生佛不二,众生念佛,定...

我们为什么在一起就争吵?子女为何会不孝?

我们为什么在一起就争吵?子女为何会不孝?

《楞严经》里面讲,因为贪欲,今世的亲眷才会相遇。无数世以来,众生的缘分是怨亲不定的,夫妻之间有善缘和恶缘,父母儿女之间也有包括讨债、还债、报恩、报怨四种因缘,这些...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

要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好像愈来愈不容易,有个女孩子与男朋友交往七年,在订婚那天,男友跑了,才发现他早就结过婚了。请问法师,该如何培养识人之明? 我们从小就听过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有反复无常、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