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念佛回向给子女、怨亲债主。这样做如法

念佛回向给子女、怨亲债主。这样做如法吗?是否自私?

问:下面好像又是一位同修问的,他有两个问题。他说我们每天做好早晚念佛功课,首先迴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同时迴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生生世世父母,及一切怨亲债主和子女、儿孙,个人之怨亲债主。这样做如法吗?是否自私?

答:这样做如法。自私也好,只要能为众生,能为大家想都好,何况你这个裡头有迴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这就行了,这就不自私。当然自己家亲眷属、父母、怨亲债主也包括在其中,总不是十方法界以外的,所以这统统都有了,这样能够拓开心量。可是问题是你有什麽功德迴向?问题在这个地方。我念一卷经,念几声佛号,就有功德吗?问题在这裡。你念经的时候,我的心跟经融合成一体,就有功德,古人讲的「随文入观」,这就有功德。

我念这一声佛,我跟佛能够合而为一,念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的心,我的心跟阿弥陀佛是一个心,我的愿跟阿弥陀佛是一个愿,我的行为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行为,我的言语跟阿弥陀佛是一样言语,那就很有功德。「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才能迴向。口念弥陀心散乱,你拿什麽?拿散乱迴向。口念阿弥陀佛,心裡还恨著那个人,你以怨恨迴向,这怎麽行?这个不行。所以行、解要相应,才有功德;行跟解不相应,哪来的功德!所以以功德迴向,你首先要想到你有什麽功德。

世法裡面,中国是以孔老夫子为标准的,孔老夫子处事待人接物,「温良恭俭让」。对任何人他真的是以清淨平等心,温和、善良、恭敬,对人都恭敬。普贤菩萨教我们第一句话是「礼敬诸佛」,我们有没有做到?夫子的恭敬就是礼敬诸佛。节俭,自己生活很节俭,希望多馀一点出来帮助苦难的人,节俭目的在此地。最后让是礼让,对人要有礼,要谦虚,要知道让,这就有功德。我们这一天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是不是这个心?在佛法裡面,那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如果我们不说这些,再说个最普通的、最简单的,《十善业道》,我们的心,我们的行,都能够与十善业相应,这是功德。如果说是与十恶业相应,那你念阿弥陀佛念得再多,都不相应,这个不可以不知道。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业力凡夫如何保证往生到西方

业力凡夫如何保证往生到西方

很多信众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听说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庄严,也确实有信心,也想去。但是自己烦恼很重,身为业力凡夫,冤亲债主也很多,福薄慧浅。怎么才能够保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 好,对这桩事情,就是有了愿...

【推荐】印光大师对老年人的劝诫

【推荐】印光大师对老年人的劝诫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笔下的百姓村居和乐之景,是炎黄子孙敬老、爱老、孝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写照。推而广之,...

宣化上人:佛教徒不要迷信

宣化上人:佛教徒不要迷信

我们人要知道,我们供香、供花,供养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不是像我们那么贪心、饥渴,想要吃东西,贪着人来送一点饭,送一点菜,或者请饮茶,请吃斋,不是那么样子的。 我们用这个种种的香,种种的花来供佛,这是表示...

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

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

佛说法是对缘的、对机的,不是佛想说法。大家看每一部经,除《阿弥陀经》之外,都有请,三请而后说。佛说法的因缘是为众生。哪一类的众生,给他说哪一类的法,不是一切众生,都普遍得闻的。 这我们大家读这个《地...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乐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试想,你的身体四大不调,卧病在床,或者你的心中三毒炽盛,障门大开,起惑造业,能快乐吗?有人说欢笑能...

梦参老和尚:大智文殊菩萨怎样教导我们

梦参老和尚:大智文殊菩萨怎样教导我们

文殊菩萨教我们做什么呢?嘱托我们什么?教我们第一个是厌离世间。我们自己应当回顾一下,我们对这个世间相是留恋吗?是厌烦吗?是要脱离吗?是要了却吗?当然我们诸位道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