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念佛回向给子女、怨亲债主。这样做如法

念佛回向给子女、怨亲债主。这样做如法吗?是否自私?

问:下面好像又是一位同修问的,他有两个问题。他说我们每天做好早晚念佛功课,首先迴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同时迴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生生世世父母,及一切怨亲债主和子女、儿孙,个人之怨亲债主。这样做如法吗?是否自私?

答:这样做如法。自私也好,只要能为众生,能为大家想都好,何况你这个裡头有迴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这就行了,这就不自私。当然自己家亲眷属、父母、怨亲债主也包括在其中,总不是十方法界以外的,所以这统统都有了,这样能够拓开心量。可是问题是你有什麽功德迴向?问题在这个地方。我念一卷经,念几声佛号,就有功德吗?问题在这裡。你念经的时候,我的心跟经融合成一体,就有功德,古人讲的「随文入观」,这就有功德。

我念这一声佛,我跟佛能够合而为一,念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的心,我的心跟阿弥陀佛是一个心,我的愿跟阿弥陀佛是一个愿,我的行为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行为,我的言语跟阿弥陀佛是一样言语,那就很有功德。「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才能迴向。口念弥陀心散乱,你拿什麽?拿散乱迴向。口念阿弥陀佛,心裡还恨著那个人,你以怨恨迴向,这怎麽行?这个不行。所以行、解要相应,才有功德;行跟解不相应,哪来的功德!所以以功德迴向,你首先要想到你有什麽功德。

世法裡面,中国是以孔老夫子为标准的,孔老夫子处事待人接物,「温良恭俭让」。对任何人他真的是以清淨平等心,温和、善良、恭敬,对人都恭敬。普贤菩萨教我们第一句话是「礼敬诸佛」,我们有没有做到?夫子的恭敬就是礼敬诸佛。节俭,自己生活很节俭,希望多馀一点出来帮助苦难的人,节俭目的在此地。最后让是礼让,对人要有礼,要谦虚,要知道让,这就有功德。我们这一天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是不是这个心?在佛法裡面,那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如果我们不说这些,再说个最普通的、最简单的,《十善业道》,我们的心,我们的行,都能够与十善业相应,这是功德。如果说是与十恶业相应,那你念阿弥陀佛念得再多,都不相应,这个不可以不知道。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一心专念,将来必定见佛

一心专念,将来必定见佛

  当初阿弥陀佛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是他的长子,大势至菩萨是他的次子。这两位大菩萨,现在在极乐世界,居于阿弥陀佛的左右,辅助阿弥陀佛,候补佛位。等阿弥陀佛涅槃之后,正法住世有无量劫...

念佛共修的重要意义

念佛共修的重要意义

大家在同一个道场,熏修、共修,非常好。为什么?如果一个人在家里修行,可能种种懈怠放逸往往会现前;如果是一个共修的团体,大家会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相互劝勉。这叫依众靠众,靠大众熏修的力量,把自己的功行...

慧律法师《生从何来 死往何处》

慧律法师《生从何来 死往何处》

前言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岂是逃避或所谓的看开就能解决的。对于迟早都将面临的事实,早一点认识并作充分的准备,只会有好处;如此一来,将不至于对死亡的愚痴无知而...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十大行愿礼敬诸佛之一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十大行愿礼敬诸佛之一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本经的序分,极度称扬赞叹佛的殊胜功德,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本...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在马鸣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就是三细相,就是烦恼了,烦恼就从无明生出来的。一念不觉就指着无明说的,三细相就是业相、转相、现相。 但是我们从凡夫要断这个三相的时候,到八地菩萨断现...

佛以大悲出此法门横截生死

佛以大悲出此法门横截生死

救世最急者:末世众生,根钝障深,解脱禅定,甚难可得。佛以大悲出此一门,横截生死。急救众生,唯恐不及,故不待请。譬如有人,卒患恶疡,命在呼吸。比有良方,依之修制,延缓日时,药未及成,命已先殒。现有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