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净法师:如何看父母和子女的俗世因缘?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修来的,那就是善缘,也就是佛法上讲的“菩萨眷属”;如果是欠债不还者,那就是业债,也就是“冤家”。

虽然,佛教也主张后天的教育,教导人们要父慈子孝,父母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子女要尽到做子女的孝敬。但佛教也强调因果、业缘,认为今生成为父子,根本原因是前生的“业缘”所感。如果是子欠父债,那就是考顺子女;如果是父欠子债,那就是五逆之子。只有菩萨眷属,才是父慈子孝。可世间父慈子孝者,必定是少数。所以,从佛教立场而言,世间父母与子女是业缘而成。

当然,从佛教教人为善的理念而言,无论前生是何缘,做父母的一定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教育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导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家庭、自己负责任的人,教导子女为人处事的正确理念;做子女的也要知道报父母养育之恩,报国家、众生的生存之恩。所以做子女的不仅要孝养父母,而且要报效祖国,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有理想、有愿望的优秀人才。

就今天的社会教育而言,人们的素质教育和子女的道德教育最为重要,佛教的因果理伦理观,就是一种社会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大家能对佛教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好的运用佛教教育,我想佛教的这种因果伦理观,就能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殊菩萨圣诞开示

梦参老和尚:文殊菩萨圣诞开示

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圣诞日,我们纪念圣诞日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接受文殊师利菩萨的教授,就是做一个最听话的弟子。文殊师利菩萨教我们怎么做,不是我们...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释觉空 恭诵MP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a6xLXr4gv2JK5ELqhcNFg ...

每日的功课都应回向法界众生

每日的功课都应回向法界众生

【原文】 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 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

《阿弥陀经》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

《阿弥陀经》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

复明通诸经者,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如《净名》《法华》等,旁通如是。乃知此经,义理所该,深邃广远。不应视同浅近,自取愆尤。《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先看这一段。这是旁通的第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佛说阿弥...

木头与蛀虫

木头与蛀虫

有一根木头上,忽然来了一只小小蛀虫,整日在木头身上爬东爬西。木头不耐烦地对蛀虫要求:蛀虫!不要在这里爬来爬去的,你那么小我这么大,你那么软弱我这样坚实,如果我动一动,会把你压扁、压死的。 蛀虫用力拍...

净空法师:四果四向,和华严十信位,如何匹配?

净空法师:四果四向,和华严十信位,如何匹配?

在《华严经》里面我们常常学到的,《华严经》是讲菩萨,统统是菩萨。这个见思烦恼、尘沙、无明,都在十信位。从断见惑,这是见思惑,见思,见惑断了证须陀洹果,在《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