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临涅槃母子相见

  摩耶经云:释迦牟尼佛般涅槃时,居于忉利天的摩耶夫人现出五种衰变之相:一者,头上所戴花冠枯萎。二者,腋下出汗。三者,头顶上的光明熄灭。四者,目光不定,两眼数数眨动。五者,不乐本座,开始坐立难安。无独有偶的,当晚摩耶夫人又一连作了五个恶梦:一梦须弥山崩塌、四大海水枯竭。二梦诸多罗刹,手执利刀,四处奔走,挑起众生眼珠。三梦见诸天失去宝冠,身形黯淡无有光明。四梦如意珠之宝幢倾倒,如意珠掉落深渊。五梦见狮子啮咬摩耶夫人,举身疼痛犹如刀割。

  于恶梦中惊醒的摩耶夫人,知道此梦令人身心忧恼,绝非吉祥之兆。因为往昔于白净王王宫,昼寝之时,曾作希罕之梦,梦中有位天子,身为金色,乘坐白象,并有天音妙乐声响,金色天子入我右肋,身心安乐,无有苦痛,随即怀妊悉达多太子;悉达多太子其后成佛,以佛智慧光明,普利人天众生。现今,得此五恶梦境,令人心生怖畏,想必是我子释迦如来般涅槃之兆。

  此时,阿那律尊者见释迦如来棺殡之事已办妥当,即以神足上升忉利天,以偈子告知摩耶夫人:

  “大师最胜天中天,善导一切世间者,

  今已为彼无常海,摩竭大鱼之所吞,

  在于鸠尸那竭国,娑罗林中双树间。

  不久当出城东门,种种供养而阇维,

  天人八部众盈溢,号哭震动彻三千。”

  摩耶夫人听闻此偈,立刻闷绝倒地,良久后苏醒。醒后自拔头发,悲泣地说:“昨夜得五大恶梦,深觉怪异,果然我儿释迦如来入灭,即将荼毗。佛陀在世,犹如世间智慧之眼,引导众生步向光明,而今世间智慧之眼灭去,这是何等痛苦之事啊!世尊,为什么要这么快入灭?”

  摩耶夫人随即与天众从忉利天,下降人间,于前往娑罗双树间的途中,远远望见如来棺椁,摩耶夫人再度悲伤昏厥倒地,以水洒面后方得苏醒,摩耶夫人走至棺椁前,顶礼如来,悲泣说道:“往昔无量劫以来,世尊与我常为母子未曾舍离,如今世尊灭度,将永无相见之期。呜呼!苦哉!众生福德已尽,日后谁能为作开导呢?”语毕,伤心地以种种天花布散于金棺之上。

  当摩耶夫人见到置于棺椁旁的如来僧伽梨衣、钵与锡杖,睹物思情,不禁悲恸地以右手执持佛陀曾使用过的法器,举身扑地,号啕哭泣地说:“我子昔日执此法器福益人天众生,而今法器虽存,却空无主人,真是令人悲不可抑!”在旁的四众弟子同感悲凄,泪如雨下。

  此时,世尊以神力令层层棺盖自动开启,从金棺中合掌而起,其势如同狮王初出洞窟,奋迅有神,举身毛孔一一放出千束光芒,一一光明,皆有一千化佛,各个合掌朝向摩耶夫人。释迦如来以柔软梵音向佛母合掌问讯,说道:“委屈慈母远从忉利天,下降阎浮提世间。诸行无常,有聚必有离,诸法如此,但愿母亲莫再悲泣。”

  如来即时为摩耶夫人而说偈语:“一切福田中,佛福田为最;一切诸女中,玉女宝为最。今我所生母,超胜无伦比,能生于三世,佛法僧之宝。故我从棺起,合掌欢喜叹,用报所生恩,示我孝恋情。诸佛虽灭度,法僧宝常住,愿母莫忧愁,谛观无上行。”

  阿难尊者见佛陀从棺中而起,又听闻世尊为摩耶夫人说偈开导,不禁泪流呜咽,仍强自抑忍悲伤向佛陀请示:“世尊!后世众生必当问我,如来即将灭度时,最后有何言说?我当如何回答呢?”佛告阿难:“你应当回答:‘世尊已经般涅槃,因为摩耶夫人下降阎浮提,来到佛陀涅槃处,如来为了教化后世不孝众生,而出金棺,向慈母摩耶夫人合掌问讯并为说法,因此,此经名为《佛临涅槃母子相见经》,大众当如是受持。’”

  如来最后更为母亲说偈辞别:“我生分已尽,梵行久已立,所作皆已办,不受于后有。愿母自安慰,不须苦忧恼。一切行无常,住是生灭法,生灭既灭已,寂灭为最乐。”语毕,棺木随即阖起,此时三千世界大地悉皆震动。

  典故摘自:《摩诃摩耶经·卷第二》及《释迦谱·卷第四·释迦双树般涅槃记第二十七之四》

  省思:

  因不舍一众生之大慈,如来入灭前仍不辞辛劳化导众生,度一百二十岁之须跋陀罗为最后弟子。入灭后,由于慈母摩耶夫人悲痛欲绝,如来又从金棺合掌而出,为尽最后的孝道而为母亲说法,更为后世不孝众生做孝亲尊亲之典范。

  《大智度论》云:“诸有无智人,身心计是我,渐近坚着故,不知无常法。”众生将身心视为实有,在起惑、造业、受苦的轮回中循环不已,为报累世父母深恩,自己更要努力用功、精进行道,以救脱现世及累世父母,流转三界之苦,令其听闻正法,趣向佛道,方为真正之尽孝。

 

点我:

相关文章

无所求恰恰是一个无限的

无所求恰恰是一个无限的

如果你的心是无所求、无所住的话,它的功德是不可思不可议、无量无边的,就像无边无际的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没有相状,所以经文里用虚空来描述这个无所求心的功德。无所求并不...

鱼身

鱼身

  从前有一户大富人家,资财万贯,平素好善乐施,救济贫困。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却没有手足,形体似鱼,起名叫鱼身。父母去世之后,鱼身继承父母遗产井操持家业,由于形体有异,遂成天躺在房间里,从不轻易让外...

海庆法师念佛

海庆法师念佛

  上海下庆法师俗姓李,讳富贵,祖居豫东南泌阳县。生于晚清宣统元年(1909年)。因出身寒微,未曾习书学文,然天性仁厚生来贤孝知礼。11岁皈依三宝,礼宛东罗汉山清凉寺传东法师乃为剃度,赐名「海庆」...

净空法师:把钱都布施了,生活怎么办

净空法师:把钱都布施了,生活怎么办

问:师父说过“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我不把金钱看得重,我赚的钱除了家用也会布施及参加法会,所以也没有积蓄。但我有两个小孩要养,如果这样继续下去都没有存钱,这样...

济群法师:佛教四观教你遇事不生气!

济群法师:佛教四观教你遇事不生气!

不随嗔心跑当我们面对逆境或受到伤害时,应以智慧观照自己的心,而不是随着嗔心跑。遇到事情时要勤修以下四观,可选择其中之一观即可:一观:世上没有一个坏人、恶人、敌人,...

《百业经》:(99)莲花  供养莲花 得佛授记

《百业经》:(99)莲花 供养莲花 得佛授记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