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重在心诚


  在原始佛教经典之一的《贤愚经》中,有一则如下的故事。

  王舍城旁,住有一位非常穷苦的老太婆,名叫南陀。在一个每百年才能见到一次佛祖的日子里,南陀虽很想供奉一盏灯火,但用她仅有的钱却只能买到一点点灯油。南陀就带着那盏小灯,跟着其他富有的信徒来到佛祖处,点燃灯火后诚心参拜。说也奇怪,那天晚上城中无故刮了一阵强风,将所有供奉佛祖的灯火都熄灭,唯有南陀的那盏小灯火,依然在那里燃烧,大放光明。由此可见,供奉神佛,重要的并不在于供物的大小,而是在于是否虔诚。

  一般而言,所谓布施是指散发自己的财物来救济穷苦的人之意。但在《杂宝藏经》中,所劝于世人的却是“无财之七施”:

  那就是第一的“眼施”,以慈祥而明亮的眼睛待人之意;

  第二的“颜施”,以笑容待人之意;

  第三的“身施”,以清洁而端正的仪容待人之意;

  第四的“言施”,以温和的语气待人之意;

  第五的“心施”,以真心待人之意;

  第六的“床座施”,把坐位、地位或名誉等让给别人之意;

  第七的“房舍施”,以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子接待访客之意。

  若遇有贫穷者,自己虽无财可施舍,但在见到他人布施时,亦应随之而生欢喜心。

 

点我:

相关文章

战胜自己

战胜自己

  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来,父母从未曾放弃说服他还俗,一再以亲情及丰厚的财富试图动摇他求道的信心。而他自己也一直徘徊在亲情与佛道之间,为此苦恼不堪。  这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向佛陀禀明,请佛陀为他开示...

星云法师:不必急着要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

星云法师:不必急着要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

不必急着要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 星云法师 一个旅行者,在一条大河旁看到了一个婆婆,正在为渡水而发愁。已经精疲力竭的他,用尽浑身的气力,帮婆婆渡过了河,结果,...

净空法师:把福报留着,临终时享

净空法师:把福报留着,临终时享

发心跟专念都有了,我们看批注。「于此五浊恶世,无佛之世,能见彼佛,实是希有。全凭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不思议力」。说明为什么你在临终时候见佛,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

因果不可避免,解脱的圣者亦如是

因果不可避免,解脱的圣者亦如是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住在一位名叫提婆比多婆罗门的芒果园中,而尊者优波摩那为佛陀的侍者。  那时,佛陀受了风寒,引起了背部疼痛的痼疾,所以找来尊者优波摩那,对尊者说:“优波摩...

印光大师:生死随缘,一意西方

印光大师:生死随缘,一意西方

立志求生西方世界的人,不能怕死,假如今天就要死了,今天就生西方。正如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修西方净土的人,今天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完全随缘,根...

佛陀教你不生气

佛陀教你不生气

心平气和是人最简单的状态,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深厚的涵养是不可能的。有涵养的人明知心平气和不容易做到,依然时时处处谨遵自己的戒律,这就比那些缺少涵养的人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