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夫妇的发心

  一杓饭汁得心明,天上人间贵人称,

  不信但看尼树子,形如芥子荫多宏。

  佛陀在世的时候,僧众们的饮食都是到信众家中去托钵乞食,僧团中是不起火煮食的,这是当时印度僧团的规则。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们来到城里托钵,到了一家婆罗门的门口,就站在那儿不动。正在屋里忙着煮饭的妇女,忽然觉得四周光明起来,其光与日月之明完全不同,照在身上令人有一种柔和舒服的感觉。这时炊饭的妇女回头一看,原来是佛陀及弟子们站在她家的门口。她见到佛陀的端正相好,比丘众的庄重威仪,内心马上生起欢喜尊敬,想把刚煮好的饭供养佛陀,可是一向愚昧不信佛法的丈夫,如果看见她供养行施,一定会不高兴,这时,她悲心油然生起,惭愧自己的罪业,生为女身,处处受人限制,不得自由,不能自主。

  婆罗门女想出一个办法,将饭盛在碗里,然后压取饭汁,拿了一杓饭汁,供养佛陀。佛陀很高兴的接受,并且说了一首偈:

  若施白象百,明珠璎珞饰,

  供佛一杓汁,其福超彼上。

  这时刚从屋里走出来的婆罗门听见了,觉得奇怪,就问佛陀道:一杓的饭汁值得什么东西,有什么可贵之处,您这种说法未免太欺人了,怎么叫人好相信?

  佛陀慈和地回答道:我从很久以前就一直勤修六度,我所作及所言都真实无错,你应该相信我是证得圣果的佛陀。佛陀停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在舍卫城的罗阅路上,你有没有看见一棵几十丈的大尼拘陀树?

  婆罗门说:我知道,这棵大树在夏天是大家唯一避暑的好地方。

  佛陀又问道:你既然知道这棵树的庞大,那么我问你,当初所下的种子到底有多大?

  差不多芥子大小。婆罗门不加思索的回答。

  如芥子般的小种子,能长出遮去半个天的大榕树,你能说它奇怪吗?这并不奇怪,那是自然的定律,是因果的循环。如今,你们有此一杓饭汁的布施,将来的收获不是难以计量吗?何况我是无上功德的大福田,具有殊胜的法宝。你们能恭敬供养佛陀,将来的福报是无限量的。佛陀的说法,婆罗门夫妇非常崇敬佩服。从此夫妇俩对于办斋供众非常热心,命终以后上生天界,受永恒的快乐。

  布施不一定是富人才能做的,因为佛教所说的布施,并不仅仅是钱财的施给,看见别人行施,心理不起嫉妒,不生瞋恨,而生欢喜心,你的功德也和布施的人同等,这么容易做的善事,我们怎么不作呢?佛陀告诉大家说:施一杓饭汁的婆罗门夫妇,不但现在已经生于天界享福,永远不再堕生恶道。经过三十劫后,又降生人间,并成佛于人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念诚心正见的小小布施,可以收到莫大的成果。一树累累的果实,由一粒种子而来;人天福报功德,从不断的布施中成就。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诚可信也。(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放生螺蛳,遇风浪化险为夷

放生螺蛳,遇风浪化险为夷

有个姓王的,官作到待制,喜爱放生,曾经买螺蛳成千上万放到水中。一天,他坐船到汉口去。长江上,突然刮起了大风,掀起巨浪。这个王待制,赶紧把正在念着的《金刚经》,扔到水里去,大浪立即平定了。船到镇江,他看...

没有谁来饶恕谁

没有谁来饶恕谁

  有一次,一个人想侮辱佛陀,看一看佛陀有什么反应。于是他朝着佛陀的脸上吐了一口唾沫。  佛陀擦了擦脸,然后问他:“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好像他说过什么似的。这个人被弄糊涂了,因为他没有料到会有...

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问:“贤者阿难过去生是修持何种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全部忆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  于是众比丘便前往佛陀的...

内心的禅光

内心的禅光

  德山禅师本是北方讲经说法的大师,因不满南方禅门教外别传的说法,携带自着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来抗辩,才到南方就受到一位老婆婆的奚落,自此收敛起狂傲的心。他并请问老婆婆,近处有什么宗师可以前去参...

不要将功德当成买卖

不要将功德当成买卖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听讲的人都挤得水泄不通。于是,信徒中有人提议,建一座比较宽敞的讲堂。  其中,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50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说明是捐助盖讲堂...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0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0

  清丁繁桂  丁繁桂,字小山,是金山的秀才。自幼学习科举业,不谈佛法,也不毁谤。只是父母要为他娶妻,坚决不同意,说:“我有我的志向啊。”亲友暗中观察他,才知道他秘密修行净业已经很久了,先前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