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
我们常会讲到过去七佛。这七尊佛是指现在贤劫已经出现的四尊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再加上过去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佛。
为什么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来说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净居天天人的寿命很长,他们亲自经历过这七尊佛。
第二、这七尊佛也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要用一百小劫来修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时间。释迦佛修相好庄严的时候,就是从毗婆尸佛开始的。
所以大家就常常将这尊七佛放在一起来表达。
我们常会讲到过去七佛。这七尊佛是指现在贤劫已经出现的四尊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再加上过去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佛。
为什么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来说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净居天天人的寿命很长,他们亲自经历过这七尊佛。
第二、这七尊佛也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要用一百小劫来修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时间。释迦佛修相好庄严的时候,就是从毗婆尸佛开始的。
所以大家就常常将这尊七佛放在一起来表达。
我常说心要向内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会有安全感,因为心外没有安全的空间,也没有安全的时间,不可能有绝对安全的保障。 譬如出国时,为了交通安全而买保险,是安全还是不安全?明明知道不安全,才需...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佛说八大人觉经》 这是第七出家梵行觉。欲界众生对五欲的危害可谓刻骨铭心,整个身心都是欲望的表...
二十二日,师开示云:修道不难,但能放下万缘,人法双绝,四相皆空,平平实实做去即得。并举某僧行相为例,其人耳聋,目不识丁,貌极苦恼,由师度脱者。 二十三日,师开示谓有道无道,明眼人一看便知。并举某某评某...
那么菩萨究竟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去恒顺众生呢?以下是进一步的加以详细来说明。于诸病苦,为作良医。《大智度论》中说,“种种内外诸病名为身病,淫欲、嗔恚、嫉妒、悭贪、忧愁...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
般若的空性当中,也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谈因果是从缘起法的层面去谈的。如果在体性上来说,也没有这个因果的。但是,佛法是谈体性,谈理,一定要谈事,理和事要双备,不能执理废事,所以在事相上要深信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