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已证得四神足了,为何还头痛三天?

  有一次世尊连续头痛了三天,弟子们想:“世尊已经证四神足了,怎么能得病呢?”就去问世尊,世尊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王娶了释迦族的一位公主,生下了一位王子取名叫琉璃王子。琉璃王子长大后吵着要母亲带他回去看姥姥姥爷,他的母亲拧不过,就传口信到释迦族说:“琉璃王子要去,这个孩子心性不大好,请大家担待。”琉璃王子母亲如此阻拦事出有因:由于释迦族是皇族,又出了一位释迦佛,感觉自己非常优越。当国王来求亲时,他们认为他配不上释迦族高贵的血统,于是选了一个下贱的婢女谎称是公主,和国王成亲,就此埋下了灭顶之灾。

  琉璃王子到访时,释迦族接待了他们,但主要人物都没有出现。琉璃王子很是不爽,不过第一次回姥姥家,他很高兴,也就忘了这个事情。一天,他经过一个房间时听到了事实真相——原来自己不是王族后裔,只是一个下贱婢女生下的孩子,琉璃王子的愤怒从此埋下了,在他看来这是释迦族人对他的耻笑,他决定要一雪前耻。

  琉璃王子在父亲去世后掌握了王权,举十万大军向释迦族杀来,这时世尊头痛示现了这样的一个灾难。做为释迦族的孩子,岂能不救自己的家人?世尊坐在释迦族境内一棵树的树荫下,这是琉璃王子大军的必经之路,士兵报告琉璃王子有一个比丘坐在路边。在古印度,比丘是第一等尊贵的人,在路上遇到比丘是要等比丘过去的。如果要去做什么事情遇到比丘,这天要恭敬比丘,就不能做了,需要改天再做。琉璃王子虽然很不高兴,但他知道这是伟大的世尊,就上前询问:“佛陀您在这做什么呢?”

  佛陀回答他:“我在乘凉。”

  琉璃王子看这棵树树叶很少,怎么能乘凉呢?就说:“不如您到我的国家,那里有很宽大的树,可以乘凉的。”

  佛陀说:“还是自己家族的树更亲切啊!”

  琉璃王子一听,知道了世尊的意思,回头带自己的军队撤了回去。

  如此三次,世尊都让琉璃王子率领军队撤了回去。但是当琉璃王子又一次兴兵讨伐时,世尊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没有办法帮助大家了。这时他的弟子神通第一的目键连想:“我不能让释迦族被毁灭了,我要保住这一脉。”就私下选了五百位释迦族的精英,把他们装到自己吃饭的钵里,在琉璃王子的军队杀到前,放到了天上。目键连是神通第一啊,在我们看来这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他却能做到。等琉璃王子的军队屠杀完毕撤走之后,目键连把这个钵放下来一看,钵里的五百人早已化为了血水!

  目键连就去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呢?”

  世尊回答:“释迦族的国家以前有一个很大的湖,一年干旱湖里的水就快干没了,释迦族人都去湖里打捞鱼虾。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涸泽而渔,把湖水弄干,捕了所有的鱼,把它们吃掉了。其中有一条巨大的鱼,是那些鱼的鱼王,被扔在一边。我那时还是个孩子,没有去吃鱼,看到那么大一条鱼,就跑去玩,在鱼王的头上,用指头弹了三下。”当这个杀业成熟的时候,世尊亦不可避免地示现了头痛三日。那个琉璃王子就是当时的鱼王,那些兵士就是被释迦族吃掉的鱼,这就是释迦族毁灭的原因。

  目键连问世尊:“我以神通来救他们,为什么他们没有遭受到杀害,却也化成了血水?”

  世尊说:“这就是业力啊!这就是杀业成熟了,业力是比神通力大的。”

  目键连是神通第一,当然不愿意相信这个事情,他又问:“那么业力这么大,比我的神通力都大,还有什么能比业力大呢?”

  世尊说:“有的,一切力中,只有愿力能大过业力。”

  摘自人间天《地藏经略说》

 

点我:

相关文章

一念弥陀,头顶放光

一念弥陀,头顶放光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是姓沈,在家时就有学佛、念佛。  有一日,他的隔壁有一老人过世,他的子孙为他牵亡。牵亡的时候,仙婆替亡者说话,他觉得很稀奇。莲池...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0、系念佛陀及身着法衣之功德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0、系念佛陀及身着法衣之功德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佛说蚁喻经--施护

佛说蚁喻经--施护

佛说蚁喻经一卷 宋西天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尔时世尊。放大光明普照耀已。告苾刍众言。汝等当知。于一时中有诸蚁聚。夜中出烟。昼日火然。有一婆罗门。见是事已。乃作是言。若有执持快...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从龙宫出来后,准备大弘法化。但是弘法需要有因缘,需要有大力之人支持,如果能得到国王的护持,佛法一定能够大兴,所谓“不依国主,法事难立”...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不空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不空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金刚顶经。瑜伽有十万偈十八会。初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一名金刚界。二名降三世。三名遍调伏。四名一切义成就。表四智印。于初品中有六曼...

楞伽经--求那跋陀罗

楞伽经--求那跋陀罗

楞伽经(又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   自下正释经文义。分为三。谓序正流通也。此品即序分。从问答品。讫广重颂。凡十七品。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