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以为贪才能富有,施舍才会贫穷,殊不知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常有钱,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富可敌国」、「富甲天下」的形容最为恰当,因此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对他来说只是小数目而已,因为他家中珍藏了数不清的珠宝,更有金库、银库、珍珠库、玛瑙库等,虽然越难长者是那么的有钱,可是他却是一位非常悭吝的人,不但是有益社会的事不做,还对于别人行善布施,皆嗤之以鼻,更取笑那是傻人才做的傻事,所以越难长者一毛不拔的作风在印度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虽然有人批评越难长者,但是他仍然我行我素,不予理会,还下了一道命令给守门的人说:「从今以后不管是什么人,不论是什么事,只要是化缘或募捐、乞讨,一概不准他们进来,因为我绝不会捐一毛钱或一粒米,如果有人强行进来就把他摔出去,知道吗!」隔了不久越难长者又怕小偷来偷珠宝、飞鸟来啄稻米、老鼠来吃米粮,所以就在房中四边及上方,都想尽办法布网防范,连一只苍蝇都不能飞进来,自己也很少出去,因为他拥有太多的财物,舍不得离开它们,又贪生怕死。

  但贪生怕死的人最后也是要死,有一天越难长者生病快要死了,就把儿子叫到病榻前,对儿子说:「看来我的病是不会好了,大概再过几天就会死了,可是我放不下家中的钱财,所以我特别交待你,当我死了之后,不论什么人来化缘或募捐、乞讨,你都不要给他们,也不要让他们进来,更不要去做什么慈善事业及公益事业,因为那是傻瓜才做的事,只要你听我的话,我留下的钱财,你们世世代代不用做事都花不完,知道吗!」 越难长者的儿子叫旃檀,旃檀听完父亲的嘱咐之后,就真的遵照他的话去做,命守门的人,对任何人都不能施舍,如果有人来化缘、募捐、乞讨,就不客气的赶走他们。隔了不久,越难长者死了,死了之后因为悭吝成性,心性毫无光明,「贪」性成「贫」,「瞋」性成「瞎」,所以在业力的缠缚下,转生在舍卫国一个贫穷的家庭,母亲又是一位瞎子,想不到生下来这个小孩也是瞎子,正所谓生盲。

  等到小孩十二岁时,她的母亲就告诉他:「你已长大了,但你生下来就是瞎子,瞎子是找不到工作做的,为了生活,你只好去当乞丐了,现在我交给你一支竹杆,一幅碗筷,一个袋子,你自己去讨饭吃。」

  盲儿于是遵奉母命,离开了母亲出去乞讨,有一天他来到了旃檀家内,此时旃檀在里面知道有人闯进来,于是大怒呼叫守门人,守门人听到主人呼叫,知道是乞丐闯入,一气之下就抓住盲儿的衣领往门外一摔,摔得盲儿头破血流。这件事发生后,有人去告诉佛陀,佛陀早已知道这是盲儿的果报 ----前做恶因,来世得恶果。于是就来到旃檀的家门前。在不得已之下。才使出佛光佛力加被旃檀及盲儿,让旃檀看到自己的父亲已经转世成为盲儿,让盲儿知道自己前辈子就是那位家财万贯的越难长者。

  佛陀又问:「你有很多的钱财,可是你曾受用吗?」

  盲儿回答说:「我一点也没受用,转世又当乞丐而且还是一个瞎子。」

  佛陀于是开示说:「这就是悭贪的结果。」

  在旁的旃檀听了之后,恍然大悟,也了解到悭贪的果报,于是就不再悭贪了,不但参予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更护持佛法,扶穷济贫、修持佛法,最后终于得到初果的果位,死后升天享受福报。

  贪是贫的因,贫是贪的果;舍是富的因,富是舍的果。

  有些人对这句话,很不以为然,他们以为贪才能富有,施舍才会贫穷。其实这就是错了,世人大都相信命运的,相信八字的,但是八字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宿世所做所为的纪录而来,所以有人劳劳碌碌过一生,有人生病吃药过一生,有人富贵荣华过一生,有人清闲悠游过一生,有人缩衣节食度日,有人吃喝享用不完,这是什么道理,这乃是宿世所做所为,今世所得所用。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64、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百喻经卷下》:64、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译文:从前有一间老屋,人人都说房内常有恶鬼,就都害怕,不敢进去住。这时有一个人,自认为大胆,说:「我想进这屋中去睡一夜。」就进去住下了。后来另有一个人,自以为胆勇要胜过前面那个人,又听傍人说这屋中...

杀生恶报:嗜肉成猪的南京举人(34-35)《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嗜肉成猪的南京举人(34-35)《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 杀生恶报篇 第三章 暴殄】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内容:  34.嗜肉成猪的南京...

请把贫困卖给我吧!这样做可以远离贫困

请把贫困卖给我吧!这样做可以远离贫困

  从前,古印度的阿梨提国有一位长者,十分富有,但他为人极其吝啬,为人凶暴,缺乏慈心。他家有一位老年婢女,从早忙到晚,还是不让她吃饱穿暖,甚至没有休息的时候,稍有过失,还要遭到鞭打。  一次,老婢...

一朵花供佛,功德尽虚空遍法界

一朵花供佛,功德尽虚空遍法界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人到达波罗提木叉寺,见到庵摩罗树,上面开了黄金色的花,他就采了一朵花,走到释迦牟尼佛的像前,看释迦牟尼佛的像这么微妙,这么圆满。于是乎他就把这朵花拿来供养在释迦...

看看现在!还是古人善根深厚啊!

看看现在!还是古人善根深厚啊!

  光绪十六年冬,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领略了关外的冰雪世界。次年返回北京,住圆广寺。  一天,大师与一位法师从西直门外向圆广寺方向走去,碰到一个要饭的,十五六岁的年纪,看上去并没...

两位沙弥,生死自在两次往生的典范

两位沙弥,生死自在两次往生的典范

  隋 两位沙弥  汶州(今四川茂县)有两位沙弥,不知道是什么来历的人,同一志向专心念佛。经过了五年,年长的一位沙弥先往生,到了极乐净土,见到阿弥陀佛,跟佛说:‘有一个小沙弥,和我一起修行净土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