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以为贪才能富有,施舍才会贫穷,殊不知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常有钱,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富可敌国」、「富甲天下」的形容最为恰当,因此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对他来说只是小数目而已,因为他家中珍藏了数不清的珠宝,更有金库、银库、珍珠库、玛瑙库等,虽然越难长者是那么的有钱,可是他却是一位非常悭吝的人,不但是有益社会的事不做,还对于别人行善布施,皆嗤之以鼻,更取笑那是傻人才做的傻事,所以越难长者一毛不拔的作风在印度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虽然有人批评越难长者,但是他仍然我行我素,不予理会,还下了一道命令给守门的人说:「从今以后不管是什么人,不论是什么事,只要是化缘或募捐、乞讨,一概不准他们进来,因为我绝不会捐一毛钱或一粒米,如果有人强行进来就把他摔出去,知道吗!」隔了不久越难长者又怕小偷来偷珠宝、飞鸟来啄稻米、老鼠来吃米粮,所以就在房中四边及上方,都想尽办法布网防范,连一只苍蝇都不能飞进来,自己也很少出去,因为他拥有太多的财物,舍不得离开它们,又贪生怕死。

  但贪生怕死的人最后也是要死,有一天越难长者生病快要死了,就把儿子叫到病榻前,对儿子说:「看来我的病是不会好了,大概再过几天就会死了,可是我放不下家中的钱财,所以我特别交待你,当我死了之后,不论什么人来化缘或募捐、乞讨,你都不要给他们,也不要让他们进来,更不要去做什么慈善事业及公益事业,因为那是傻瓜才做的事,只要你听我的话,我留下的钱财,你们世世代代不用做事都花不完,知道吗!」 越难长者的儿子叫旃檀,旃檀听完父亲的嘱咐之后,就真的遵照他的话去做,命守门的人,对任何人都不能施舍,如果有人来化缘、募捐、乞讨,就不客气的赶走他们。隔了不久,越难长者死了,死了之后因为悭吝成性,心性毫无光明,「贪」性成「贫」,「瞋」性成「瞎」,所以在业力的缠缚下,转生在舍卫国一个贫穷的家庭,母亲又是一位瞎子,想不到生下来这个小孩也是瞎子,正所谓生盲。

  等到小孩十二岁时,她的母亲就告诉他:「你已长大了,但你生下来就是瞎子,瞎子是找不到工作做的,为了生活,你只好去当乞丐了,现在我交给你一支竹杆,一幅碗筷,一个袋子,你自己去讨饭吃。」

  盲儿于是遵奉母命,离开了母亲出去乞讨,有一天他来到了旃檀家内,此时旃檀在里面知道有人闯进来,于是大怒呼叫守门人,守门人听到主人呼叫,知道是乞丐闯入,一气之下就抓住盲儿的衣领往门外一摔,摔得盲儿头破血流。这件事发生后,有人去告诉佛陀,佛陀早已知道这是盲儿的果报 ----前做恶因,来世得恶果。于是就来到旃檀的家门前。在不得已之下。才使出佛光佛力加被旃檀及盲儿,让旃檀看到自己的父亲已经转世成为盲儿,让盲儿知道自己前辈子就是那位家财万贯的越难长者。

  佛陀又问:「你有很多的钱财,可是你曾受用吗?」

  盲儿回答说:「我一点也没受用,转世又当乞丐而且还是一个瞎子。」

  佛陀于是开示说:「这就是悭贪的结果。」

  在旁的旃檀听了之后,恍然大悟,也了解到悭贪的果报,于是就不再悭贪了,不但参予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更护持佛法,扶穷济贫、修持佛法,最后终于得到初果的果位,死后升天享受福报。

  贪是贫的因,贫是贪的果;舍是富的因,富是舍的果。

  有些人对这句话,很不以为然,他们以为贪才能富有,施舍才会贫穷。其实这就是错了,世人大都相信命运的,相信八字的,但是八字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宿世所做所为的纪录而来,所以有人劳劳碌碌过一生,有人生病吃药过一生,有人富贵荣华过一生,有人清闲悠游过一生,有人缩衣节食度日,有人吃喝享用不完,这是什么道理,这乃是宿世所做所为,今世所得所用。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在求取财富时竟有意外的发现

在求取财富时竟有意外的发现

  佛陀入涅槃五百余年之后,在古印度地区有一位国王,在他所供养的出家人当中,就有一位阿罗汉圣者。  距离不远的地方,还有另一个国家,该国的国王,也以各种美食供养当时印度的婆罗门修行人。这位国王用金...

得道因缘

得道因缘

  得道因缘  从前有三个修行人,彼此询问各人的得道因缘。  第一个人说: “我在国都中时,见到繁茂的葡萄树充满生机。到黄昏时因人采摘葡萄而变成残枝败叶,狼藉遍地。我见此情形,觉悟到盛衰无常,以此...

执意独修的弥醯尊者

执意独修的弥醯尊者

  世尊成道后未久,弥醯尊者作为侍者,悉心照料着佛陀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一大早,弥醯就外出乞食。乞食完毕,尊者在返程途中,见到一处地势平整、清凉幽雅的树林。在树林的旁边,清泉徐流,犹如一条蓝带缓...

佛教故事: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佛教故事: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有一次,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时,看见一群孩童在路旁嬉戏。他们聚集沙土造成房屋和仓库,并以土做米,储藏在他们制作的仓库里。  这时候,有一个小孩,遥见佛来,生起布施心,捧着沙土做的米供养给佛陀...

海涛法师:以貌取人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海涛法师:以貌取人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  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

证果度夫

证果度夫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