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萨伸手出来:只要一念这个“佛”字,那么罪业就没有了

  在南宋的时候,有一个宰相名秦桧;这个秦桧本来也有一点善根,所以今生很聪明的,并且在当时的考试,得到第一名,中了状元。

  但是他做官之后,妒贤忌能,就造了很多罪业;尤其是对于岳飞——岳武穆,他把岳武穆杀了。

  他造的罪业很重,地藏王菩萨因为和他很有缘,就想来度他:“我到他那儿,只要他能念一个‘佛’字,我就可以赦免他一切的罪业。”于是地藏王菩萨就化身现一个比丘相,来见秦桧。

  当时,秦桧正有势力,还正在做宰相,看见和尚来了,也就招呼这个和尚,和他谈话。这个和尚劝他说:“你应该念念佛啊!你这么高的地位!”秦桧就说:“那何必念呢?”他根本连一个“佛”字也不说。

  地藏王菩萨就是想叫他说一个“佛”字,就可以把他所有造的罪业都赦免了,可是他就不念。 这时地藏王菩萨就显了神通。显什么神通?用他的拂尘——拂尘,就是我们四十二手的白拂手;出家人带着这个东西,是预备赶蚊虫的。

  地藏王菩萨用拂尘这么一拂,秦桧身不由己就跪了下来,想要起身也起不来。于是地藏王菩萨就把手伸出来,说:“你看看!我手写的是个什么字?”

  地藏王菩萨的手上,就写一个“佛”字;只要秦桧说那个字是“佛”,这就把他的罪业也都没有了。 你说秦桧怎么样?秦桧看了之后就大篇的理论讲起来:“我从小就读书,中秀才、中举人、得进士,然后又中第一名的状元。

  现在所有各国的文件来,都先要经过我审阅,然后才能决定怎么处理。如果我连这一个字都不认识,那我当什么宰相呢?这个字我是认识,但是我就不给你念!”

  你说,只要他一念这个“佛”字,那么罪业就没有了,但是他不念。 地藏王菩萨一看:“喔!这真是业障深重,我真没有法子度你了!”就走了,结果秦桧就堕落地狱去了。

  由这一件事情证明,念佛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我们人为什么平时要念佛?平时念佛,就预备临终的时候所需要的。那么临终的时候需要,我们为什么不等临终的时候再念佛?

  平时为什么要念佛呢?因为一切一切,都是由习惯而来的;你平时没有这种习惯,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就想不起来念佛了。所以在平时要学着念佛、修净土法门,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就会往生极乐世界。

  ——出自宣化上人讲的法华经

  附文:

  印光大师开示:秦桧前生乃雁荡山僧 (白话)

  秦桧前一生也是大修行人,他只是在平常的时候看到他附近的乡间那个衣锦荣归的考中进士的那个人回来,看到这种排场,心中就动了一个念头,如果能这样,遗愿足矣!

  就起了这麼样一个世俗的贪恋心,下一生就来做大宰相,以修行佛法的功德,下一生怎麼样呢?脑筋非常好,所以功名一考都是榜首,是榜首又怎麼样呢?

  当了秦桧,你晓得秦桧的下场吗?不晓得多少生多少世,下三途来还,而且是在世间法上,赢得了千古的臭名,划不来啊!这个叫作十人九蹉路。

  ——(资源出处: 节录自 印祖文钞续编上册 / 致广慧和尚书(民国二十九年正月))

  读印祖文钞,如秦桧之前身为雁荡僧,雁荡僧乃地藏菩萨道场之香灯师。雁荡僧一生参禅功德,报为宰相身,享尽荣华富贵,那知身居权贵后,却陷害忠良,造成国家民族不可弥补的损害,为后世所唾弃咒骂,民间有「油炸桧」正表具为人所不耻。

  学佛之人,本为「明心见性,永断生死」。像雁荡僧者,当世未解脱,来生有了隔阴之迷,不知继续修行,反而为非作歹,造罪无边,真是令人哀痛惋惜。

  学佛之人,见秦桧之例,当引以为戒,务必老实念佛,以广大心、坚固愿,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临终之时,蒙佛慈力,往生西方,永断轮回。要知禅家天纵英明者,如蕅益祖师,皆舍禅归净,功夫用到家者,才知生死可怖。故万缘放下,一句弥陀提起,才是稳当老实之修行。愿与同修共勉。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教故事: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经故事: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开元拾遗附梁录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开元拾遗附梁录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征。明理皎然。而信悟者鲜。既共生此五浊恶世。五阴烦恼三毒炽盛。轮转生死无有竟已。昔佛在世时。人民数如恒沙。今渐凋微万不遗一。何以故尔。为善者少作恶者多。死堕三涂悉...

百业经 一个首陀罗人--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一个首陀罗人--堪布索达吉

一个首陀罗人   ——骂僧转投贱种,复仇未遂成圣   当世尊住在新德佳城南方的森林里时,猛光国王正统治新德佳城,这时恰嘎国王则是统治邻国色不热城,二位国王平日往来密切,关系良好。   色不热城盛产芒果...

富有是内心的感受知足的人最快乐

富有是内心的感受知足的人最快乐

  一位勤政爱民的国王,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庶稳定。有一天他突然想:自己向来勤于政事,我这么努力,到底百姓的生活形态又是什么程度?”大臣就向国王禀告:“国王,依我所见,人民的生活富乐安康,国王可以拨...

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优婆塞支谦

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优婆塞支谦

  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亦名闻城十二因缘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止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比丘。比丘便应唯然。比丘从佛听。佛便说言。诸比丘。我本未得佛道为菩萨时为念是。咄是世间极剧...

佛说四十二章经--迦葉摩腾共竺法兰

佛说四十二章经--迦葉摩腾共竺法兰

  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卷   宋迦葉摩腾共竺法兰译   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   宋正议大夫安国军节度使开国侯程辉编   准五分律说。释迦牟尼佛。生中印土迦维罗城刹帝利家。父名白净饭王。母号摩耶。右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