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南华寺主持虚云法师的弟子广济,想还俗从军保家卫国,临行前特来向虚云师父道别。

  广济:师父,五年来我出家侍佛,深沐佛恩。如今背佛而去,内心十分愧疚。

  虚云师父听后直摇头:广济啊广济,你出家五年了,怎么还是一个光头俗汉呢?

  此时,虚云师父拿出了一张纸,问广济:

  虚云:这个是什么?

  广济:是一个字,只是写反了。

  虚云:是个什么字?

  广济:是个写反了的“我”字。

  虚云: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

  广济:不算。

  虚云:既然不算,你为何说是个“我”字呢?

  广济:那算!

  虚云:既然算,那你为什么说它写反了呢?正写是字,反写也是字。主要是你心中认识这个字!正写反写都是一样!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心中无佛,坐破蒲团,读遍佛经也没有用处啊!心中有佛,出入聚散,无非因果。报国,也是报佛啊!

  想出家,却受到家庭百般不解的有缘人啊,看完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豁然开朗了呢?

  只要你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出家,是要有大福报的。既然父母家庭极力反对,说明你的因缘尚未成熟,更应在生活工作中努力修行,多行善事,感化众生!而不是因此对父母家庭心生怨恨,要知道,报父母恩,也是报佛恩!有朝一日因缘成熟,到时全家欢喜接受你出家侍佛,这才是尽忠尽孝之道啊!

  同样的道理,在家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我们心中有佛,时刻按照佛陀的教诲行善积德,劝化众生,即使没有出家,也一样能沐浴佛恩,法喜充满!

 

点我:

相关文章

佛经里的故事  宝海童子

佛经里的故事 宝海童子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北宋丞相张商英居士悟道因缘

北宋丞相张商英居士悟道因缘

  宋朝丞相张商英居士,兜率从悦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四川新津人。张商英居士身材高大俊伟,豪迈负气。十九岁那年,入京应举,途中经过向氏家族。向翁前一天晚上梦见神人告诉他说 “明日...

每日供养一缕线,因发心广大得成佛道

每日供养一缕线,因发心广大得成佛道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佛菩提,精勤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佛接着广说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波罗蜜之清净行相与所成就之功德。   佛告舍利佛: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波罗...

海涛法师:前世今生 客商的微笑

海涛法师:前世今生 客商的微笑

  佛陀过去生曾因积存足够的福德而投生在天界,成为天界的帝王。  他看到以前的朋友承受着妇人的身形,投生成富商的妻子,贪恋财宝和美色,根本没想过世事无常的真理,而且她还坐在市场做买卖,想要博取世上...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 虚老五十六岁。那一年,扬州高寺准备连续打十二个禅七。虚老应众人之推举,前往高打七。下山至大通荻港后,虚老沿江而行,忽遇江水暴涨,无法行走。虚 老准备乘船渡江,因...

《百业经》:本师,两世引导亲眷证果(75)

《百业经》:本师,两世引导亲眷证果(75)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