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示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印光大师童年时,家里是与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毕后,村里必请戏班子演戏答谢神灵,这是村里的惯例。

  一天,戏还没有开始,大师提前拿一把椅子放在戏台前面数十步的居中地点,打算占个好位置坐下来看戏。村里同姓某人,性格粗暴,也要占中间的位置,他向大师厉声喝问:“这把椅子是谁放的?”

  大师回答说:“我”。

  话音未落,那个人就打了大师两耳光,将大师的椅子抛到几尺之外。大师顿时感到头痛欲昏,眼花乱灿。但恐怕父母爱子心切,与对方酿成口角,所以忍痛吞声,不敢告诉父母。

  大师从经历这件事情之后,更加懂得自我努力,待人接物更加谨慎,不敢稍有疏忽。过几年大师长大成人,由于品德优秀,很受村里父老乡亲的喜欢。那位脾气暴躁的人在路上遇到大师,也笑着招呼说:“请到我家来坐坐。”大师也笑着答应。

  大师生平不曾告诉别人这件事。在1937年的时候,大师弟子彭孟庵在灵岩山寺避难,他的儿子与同宿舍姓郎的孩子因为小事闹意见。大师就把他叫到跟前讲了自己的经历。告诉他说:“我固然示弱,示弱又有什么妨碍呢!希望你学我的示弱,不可以把新名词之竞争二字,奉为神圣不可侵犯。”

  不久大师又撰写了一篇《人字发隐》的文章,阐明人以赞天地之化育、继往圣、开来学为德能。人的德能有仁、忍、任、尽四个方面。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的事业,故名为人。力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做到没有歉缺,故名为人。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老病死苦常随逐

佛教故事:老病死苦常随逐

  过去,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天,波斯匿王在闲静处,作如是思惟:‘世间上有三种法,是可憎、不可爱、不可追念的。何谓可憎呢?就是老;何谓不可爱?就是病;何谓不可追念,就是死。’  波斯匿王...

死后的去处

死后的去处

  在现实世间里,人们除了关注衣食住行等日常事务外,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生从何来,死归何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有一次上午,许多比丘前往一个叫“那梨迦”的村落里乞食。一些村民对比丘们说,...

海庆法师念佛

海庆法师念佛

  上海下庆法师俗姓李,讳富贵,祖居豫东南泌阳县。生于晚清宣统元年(1909年)。因出身寒微,未曾习书学文,然天性仁厚生来贤孝知礼。11岁皈依三宝,礼宛东罗汉山清凉寺传东法师乃为剃度,赐名「海庆」...

《百业经》:(27)宝海童子供养佛塔俱生具宝

《百业经》:(27)宝海童子供养佛塔俱生具宝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净土圣贤录易解:祁婆迦尊者 马鸣尊者

净土圣贤录易解:祁婆迦尊者 马鸣尊者

  【祁婆迦尊者】  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罗双树之间,将要入涅盘之时,为诸天、众人说种种法之后。又告诉阿难:「在我灭度之后的未来世里,北印度国里,将会有一个比丘,名叫『祁婆迦』,出生于这个世间...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七回拜解脫長者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七回拜解脫長者

  第七回拜解脫長者  参解脱长者 身现十方剎  心佛无异境 庄严方便住  善财童王辞别了弥伽大士,渐往南行。慢慢地走,游行了十二年之久。在路上,常常思惟着一切菩萨怎样修行而得到无碍解脱的智慧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