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驾驭它来拉乘时,它只要看到鞭影,便能善观形势,该快或慢、是左或右,随顺驾御者的心。比丘们!这是世间第一良马。

  比丘们!又有世间良马不能惊察到往返的鞭影,但鞭杖若碰触其毛尾,则能立即惊察驾御者的想法,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二良马。

  比丘们!如果这匹良马不能注意到鞭影,也不能因碰触其毛尾而随顺驾御者的想法,要以鞭杖打到它的皮肉才能惊察,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三良马。

  比丘们!若是不能像前三种良马能觉察驾御者的心念,而要以铁锥刺身,毁伤皮肉、骨髓,才能有所警觉,驾御者必须一路牵着马车行路,此马才能随顺驾御者的心念,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四良马。

  在正法时代,有四种贤善男子存于世间。哪四种贤善男子呢?第一种贤善男子听说“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听到老、病、死苦之事,即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用功,如同良马顾影即能调伏,这就是第一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第二种善男子,无法因仅仅听闻“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一事而心生怖畏,如理精进用功;而须亲眼看见人们受着老、病、死苦,方能心生怖畏,思惟正法,如理精进用功。如同良马触其毛尾,方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二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如果贤善男子不能因为听闻或亲眼看见,有人因老、病、死苦而生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修行;但看见聚落、城邑中,有善知识及自己所亲近的人,承受着老、病、死苦不得出离,才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修行。就如同第三种良马,鞭触其肤肉,方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三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第四种贤善男子,对于他人所承受的老、病、死苦,不能闻亦不得见,当亲自受到老、病、死苦之时,方能生起厌离心、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用功。就如同第四种良马,必须承受侵肌彻骨之苦,然后才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四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九二二)》(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随时随地给人家讲解、介绍佛法,这是法

净空法师:随时随地给人家讲解、介绍佛法,这是法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经典里面特...

从抑郁精神病转变为思维流畅的健康女人,我背诵心

从抑郁精神病转变为思维流畅的健康女人,我背诵心

与佛法接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学佛网我也来过好多次。关于我的邪淫果报,(见文章《为我邪淫及不孝的果报忏悔》)我写得清清楚楚,知道今年三月,确切的说到3月16日为止,...

灵山居士:世间琐事与佛教琐事

灵山居士:世间琐事与佛教琐事

世间琐事与佛教琐事 灵山居士/文今天我们都是初学者,对初学者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没有时间?这或许是最大的问题。你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人找你。你...

嘎玛仁波切:只要累积了足够的资粮,所有的净土都

嘎玛仁波切:只要累积了足够的资粮,所有的净土都

导语:因众生的不同业力,佛才有法身、报身和化身之分。法身阿弥陀,报身观世音,化身莲花生,这三身是一体无二的。当累积足够的福德资粮能够前往净土时,其他任何净土也都一...

常起瞋恚的婆持加生病无人照料,慈悲佛陀除之苦痛

常起瞋恚的婆持加生病无人照料,慈悲佛陀除之苦痛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城中有一长者,名叫婆持加,他常起瞋恚,乱发脾气,所以没有人喜欢亲近他。不过,婆持加却对外道非常地崇信与恭敬。后来,婆持加生了一场重病,没有人愿意来探视他...

《释迦佛广传》:三、布施品26、吉祥部国王施身

《释迦佛广传》:三、布施品26、吉祥部国王施身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