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驾驭它来拉乘时,它只要看到鞭影,便能善观形势,该快或慢、是左或右,随顺驾御者的心。比丘们!这是世间第一良马。

  比丘们!又有世间良马不能惊察到往返的鞭影,但鞭杖若碰触其毛尾,则能立即惊察驾御者的想法,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二良马。

  比丘们!如果这匹良马不能注意到鞭影,也不能因碰触其毛尾而随顺驾御者的想法,要以鞭杖打到它的皮肉才能惊察,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三良马。

  比丘们!若是不能像前三种良马能觉察驾御者的心念,而要以铁锥刺身,毁伤皮肉、骨髓,才能有所警觉,驾御者必须一路牵着马车行路,此马才能随顺驾御者的心念,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四良马。

  在正法时代,有四种贤善男子存于世间。哪四种贤善男子呢?第一种贤善男子听说“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听到老、病、死苦之事,即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用功,如同良马顾影即能调伏,这就是第一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第二种善男子,无法因仅仅听闻“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一事而心生怖畏,如理精进用功;而须亲眼看见人们受着老、病、死苦,方能心生怖畏,思惟正法,如理精进用功。如同良马触其毛尾,方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二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如果贤善男子不能因为听闻或亲眼看见,有人因老、病、死苦而生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修行;但看见聚落、城邑中,有善知识及自己所亲近的人,承受着老、病、死苦不得出离,才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修行。就如同第三种良马,鞭触其肤肉,方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三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第四种贤善男子,对于他人所承受的老、病、死苦,不能闻亦不得见,当亲自受到老、病、死苦之时,方能生起厌离心、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用功。就如同第四种良马,必须承受侵肌彻骨之苦,然后才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四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九二二)》(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他活了106岁,出家后带领300多万人念佛,死

他活了106岁,出家后带领300多万人念佛,死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最难披!他,23岁出家,朝拜五台山,磕了22万多个响头,终遇见文殊菩萨;他,曾被冤入狱,却说:“坐牢是前世造下的恶业,佛菩萨罚我今生坐牢忏...

佛经里的故事 小驼背

佛经里的故事 小驼背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净空法师法语:再痛苦都不能自杀

净空法师法语:再痛苦都不能自杀

1 04年6月,我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讲经,我刚刚进去,有个同修告诉我,他的弟弟就在我们对面跳楼自杀。2 有人告诉我,跳楼这个事件,那个地方已经发生二、三次了。3...

南怀瑾:做大善事,不用打坐气脉就会变

南怀瑾:做大善事,不用打坐气脉就会变

「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这八个字看起来容易,想想看可真难了。这里要注意了!《维摩诘经》讲学佛修菩萨道的重心,由这八个字点出来了。修行就是修功德修智慧,也就是修心。...

癌细胞不见了

癌细胞不见了

1 现在人心不清净,念念都是贪嗔痴慢、念念都在造恶业。现前社会里面是什么?是迷惑、是造业。你迷惑造业,你一定要遭受冤冤相报之苦。2 大乘经上佛...

佛教公案:平常心是道

佛教公案:平常心是道

  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南泉普院禅师法嗣,世称"赵州和尚",道行高洁,有"古佛"之称。唐曹州人(今山东曹县),俗姓郝。从小出家,未受戒便抵池阳(河南南阳),参南泉禅师,后于言下悟理,乃往嵩岳琉璃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