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1、大丈夫说出家就出家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1、大丈夫说出家就出家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传记。

  本集是《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 51、大丈夫说出家就出家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1、大丈夫说出家就出家

  51、大丈夫说出家就出家

  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种姓高贵、具财、具智、如大臣宝一样承侍国王之商主。一日,商主前往王宫,而商主岳母恰巧也来看望女儿。到达商主家时,女儿玛哈多出来迎接母亲。母亲便问女儿:“玛哈多女儿,你丈夫对你恩爱吗?你对他如此有情有意,他知不知回报?你与他共同生活有无不愉快之事发生?”

  女儿不好意思回答母亲询问,便小声说:“像他这般守持清净戒律、只做功德善事之人,出家人中也难寻觅。”母亲因年老耳背,加之女儿声音又很细小,故而未听清女儿所说,只隐约听到“出家”二字。母亲心中顿时联想到:想不到女婿已将我女儿抛弃,只顾自己出家求道去了。越思虑越是替女儿未来前途担忧,于是便放声大哭起来,且边哭边说:“连我如此贤慧之女儿都已舍弃,又怎可能出家去守持清净戒律、做那些功德善事?事情为何会至如此地步?他又年轻,又是国王心腹之人,平日对我女儿就乏少悲心,又无病痛折磨,也从无结怨之仇敌,就这么突然抛下财产亲人,自己独自前往寂静之地到底为何?”她边说边哭,一直滔滔不绝大声数落。

  女人心性本身就不稳固,极易轻信别人所言。一听母亲如此絮叨,女儿不觉浮想联翩:我丈夫想必已出家无疑,因母亲如此难过。于是她也心生不悦,加之又不了解情况,便自以为是地想当然认为丈夫已然出家,母亲正为看望自己才前来此处。想到这里,女儿不觉昏厥过去。

  家人闻听此事后均开始嚎啕大哭,邻居、亲戚、婆罗门、施主以及居住在宫殿附近之朋友,大多都与商主关系友善,他们也闻风而动,纷纷聚集在商主家中,并且全都因感伤不已而痛哭不止。

  恰在此时,商主已从王宫折返回家,他在临近家门之时忽然听到一片哭声,且看到家中已聚拢起大批人众,他于是心中纳闷:到底发生何事?于是商主便派一仆人先行回家打探一番,仆人回来后就将前后原委原原本本告之商主。商主本来就心地清净,得知众人议论他已出家之语后更是心有所动。此时他已感觉若再回家中实乃惭愧至极,因众人尽皆以为他已出家修行。他心中想到:奇哉!奇哉!这些人对我如此希望真乃善妙!他们既已这样赞叹并宣讲我出家之功德,我若还要坚持返家则太不应理。如我舍弃功德一心喜欢过失;或舍弃善法只知行持恶法,如此生存又有多大意义?不如按众人所愿前往寂静地出家苦行。

  商主想到这便又返回王宫。国王见到他后诧异询问道:“你为何又返回王宫?”商主答言:“我欲出家,请大国王开许。”国王听罢就以慈悲语气对他说道:“像我这样的国王及你众多亲友均健在时,你为何要舍离大家前往寂静地?如是因财产困窘请向我索取钱财;如有人欲伤害你,我定会帮助。不知你为甚却如此辜负我与众亲友心愿?”商主说道:“我依大国王怎会遭遇危害?亦根本无有任何钱财短缺障碍,我并非因这些原因才前往寂静地。只是我闻听众人都在议论说我已出家,还因此而哭泣,正因他们对我评价如此之高,我想我还是出家为好。”

  国王反驳说:“难道众人说你出家你就非前往寂静地不成?像你这样具一定功德之人,若仅仅知道遵奉别人言辞实不应该。你不出家又有何等不合理之处?世间愚笨之人素喜胡说八道,无智之人胡言乱语有何真实意义?将这些谣言牢记心间定会遭到世人讥讽,更何况依之行事?”

  商主又继续申辩说:“祈请国王勿如此嘱咐于我,人们所讲有道理之善言善语,我们最好尽力遵行。人天均称你为名符其实之国王、法王,若你制止善法实属非法,你理应帮助行善之人,勿辜负别人能促成我广积功德之希望与评价。若国王能够开许我出家请求,则你自己名声也会因之流布四方。否则,你所拥有之名誉又能有多大实在意义?就如干涸之水一样,你之名声断不可能增上。人之声名若遭到毁坏,要想恢复实在难上加难。正如毒蛇窝一样的家,只能引起争论,实在应该舍弃。因此请大国王勿再阻挠我出家意愿。你本来对民众就具有慈悲情怀,此次一定要开许我,我是诚心诚意想远离散乱之地、前往寂静林中出家苦行。”

  国王最终开许商主出家请求,他终于得以如愿前往林中苦行。正准备动身之时,亲友、眷属全来到面前苦苦挽留,他们边哭边拉住他双脚,又用粗暴、温和等种种语言劝阻他。有人言:“如你出家,那么多未办妥之事留给谁来处理?”也有人说:“你难道对亲友就无一点慈悲?”众人以种种方式试图令商主不要出家。

  而商主则坚定说道:“诸位朋友,如我以放逸之心行非法之事,你们理应以种种方式劝阻我;而我是到清净森林中苦行修善,你们为何要横加干涉?若你们真不愿离开我,就干脆与我同去森林,这一点你们能否做到?你们不让我出家,为何却又同意我与怨敌战斗或加入作战大军中?对此等事情为何偏偏就要答应?如你们只看见在家功德和所谓去森林中苦行之过失,此乃说明你们已被邪知邪见误导。我只希求功德善法,你们本该随我一道出家。世间情感有甚稳固之处?就似舞者跳出千姿百态舞蹈一般,易变不定。若你们与我感情深厚、不愿离开我,就应随我一同前往森林中苦行,实不应该再这样制止我。”商主以温和语气如是说道。

  随后,商主便自己前往森林中苦行,以不放逸之精进态度努力行持善法、守护清净戒律、修行禅定。

  具智之人仅仅听闻别人宣说有功德之话语都不会放弃,更何况获得功德后再将之失毁更是不可能发生。因此,若别人说出自己是比丘、居士或修行人、证悟者等此类具功德之言辞,以此称呼自己,自己应审慎观察自相续,同时心中如是思维:别人对我这般评价,我实不应辜负他们,一定要成为具有此种功德之人。不具备之前,自己理应心生惭愧。此种方式才为大乘菩萨所应秉持之行迹。

 

点我:

相关文章

佛陀如何面对谩骂

佛陀如何面对谩骂

  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因为不满他的哥哥随佛陀出家,所以就当着佛陀的面,以激烈的言辞,十分气愤地谩骂佛陀。  佛陀静...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这个故事最早是佛祖释迦牟尼入寂前,在灵山召集大众举行最后一次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向佛祖敬献一枝金色莲花,请求佛祖:如果还有未说的最上大法,希望能宣示给众人和将来的修行者。佛祖...

涅槃如熄火

涅槃如熄火

  古印度是个外道林立,思想发达的国家。有一天,一位异教徒婆蹉到精舍拜访佛陀,请教有关解脱的问题。  「佛陀!依照您的教法,解脱的人究竟去那里投生?」  「婆蹉!在我的思想里,并没有这种到某处投生的想...

难陀就是这样出家为僧他的经历绝无仅有

难陀就是这样出家为僧他的经历绝无仅有

  一天,佛陀到迦毗罗卫国城中去化缘,走到了弟弟难陀的家门前。  难陀听说佛祖来了,忙起身前去迎接。他的妇人在后面喊道:“你出去看看,赶快回来!”  难陀答应了一声,旋即走出家门,只见佛祖和他的弟...

四个儿子

四个儿子

  有一位在家学佛的女居士,对佛陀非常恭敬信仰。她每天早上一定要到佛陀面前顶礼,从来没有懈怠、懒惰。有一次,她请佛陀到家里受供,佛陀知道她的来意,故意问道:「你设斋供佛,想获得什么样的功德?」  女居...

《百业经》:(24)牧人 恶口戏骂 今证罗汉

《百业经》:(24)牧人 恶口戏骂 今证罗汉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