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95、二鸽喻

  《百喻经卷下》:95、二鸽喻

  【译文】

  从前,有雌雄两只鸽子,同住在一个巢里。当秋天果实成熟时,采满了一巢的果实。过了一段时间,果实风干了,只成半巢。雄鸽就责怪雌鸽说:“为了采集这些果实,我们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辛苦,你怎么独吃,现在只剩下一半了呢?”雌鸽说:“我没有偷吃,果实是自己变少了的。”雄鸽不相信,愤怒地说:“你没有偷吃,它怎么会自己变少?”于是一气之下,便把雌鸽啄死了。没过几天,下了一场大雨,巢里的果子被湿润之后,又恢复了当初满满的一巢。雄鸽看了才感到后悔,明白雌鸽确实没有偷听,是自己冤枉杀了雌鸽。于是悲哀地叫唤雌鸽:“你到哪里去了?”

  世上的俗子凡夫亦有如此之事,常常错误地颠倒事实,不分辩是非,还把后果随心所欲强加于人,不知道世事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理解自己所见的并不一定是事实。造成严重后果这才悔恨,可又如何能换回呢?如那笨雄鸽一样,可悲可叹!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95、二鸽喻

  昔有雄雌二鸽,共同一巢。秋果熟时,取果满巢。于其后时,果干减少,唯半巢在。雄瞋雌言:“取果勤苦,汝独食之,唯有半在。”雌鸽答言:“我不独食,果自减少。”雄鸽不信,瞋恚而言:“非汝独食,何由减少?”即便以喙啄雌鸽杀①。

  未经几日,天降大雨,果得湿润,还复如故。雄鸽见已,方生悔恨:“彼实不食,我妄杀他。”即悲鸣命唤雌鸽:“汝何处去!”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颠倒在怀,妄取欲乐,不观无常,犯于重禁,悔之于后,竟何所及②。后唯悲叹③,如彼愚鸽。

  注释

  ①啄:鸟以嘴取食。

  ②竟:他本作“将”。

  ③唯:他本作“虽”。

  来源:

  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77)阿难尊者 佛入灭前 授记未来

《百业经》:(77)阿难尊者 佛入灭前 授记未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1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1

  清甘露寺役  镇江甘露寺,有一仆役,一向不识字,服务勤谨,并虔诚念阿弥陀佛。宣统三年,忽然有一天,自己穿上海青礼拜佛,依次向和尚诸师礼拜后,说:“我要与和尚诸师永别了。”随后自己坐缸中,立即气...

世间的极乐

世间的极乐

  在印度的凉季里,天气冷热适中,干燥清爽,十分宜人。有一天清晨,一对新婚夫妇乘坐着马车,兴致勃毂地来到舍卫城的郊外踏青旅游。  他们一路欣赏风景,不觉得来到一处风景秀丽的小河边。此时阳光明媚,清...

友有四品

友有四品

  朋友好比一面镜子,善友可以规过劝善,恶友可以引以为鉴,自我警惕。世上有人因为交友不慎,不辨善恶,而误入歧途,因此不可不慎。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问佛陀:「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佛陀告诉...

喝大悲咒水证得天眼通

喝大悲咒水证得天眼通

  吴氏,都官(掌理军事刑狱)员外郎吕宏的妻子。吕宏早就明瞭佛教义理,与吴氏同一志向清净修行。吴氏有二位侍女,也断绝荤腥肉食,其中一位喜好修禅,不久之后生病,在谈笑中坐化往生,如蝉脱壳般地自在解脱...

大智度论里的故事 佛度有缘

大智度论里的故事 佛度有缘

  《大智度论》中有一个公案:有一次,佛和阿难到舍卫城化缘。阿难见到一个非常贫穷可怜的妇女,便祈请佛陀去度化她。  佛陀说:“她与我没有因缘,所以对我没有信心,我没有办法度化她。”  阿难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