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之心周遍天地,却不知专心念佛
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佛教乃真实息心之法乎。
(复马契西居士书三)
白话:
你的妄想之心,周遍天地,不知道专心念佛。所谓的向外驰求,不知道返照回光。如此学佛,实在很难得到真实的利益。孟子说,学问之道没有其他,只是求其放心罢了。你学佛而不知道专心念佛,对于儒教尚且没能切实遵守,何况佛教是真实息心之法呢?
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佛教乃真实息心之法乎。
(复马契西居士书三)
白话:
你的妄想之心,周遍天地,不知道专心念佛。所谓的向外驰求,不知道返照回光。如此学佛,实在很难得到真实的利益。孟子说,学问之道没有其他,只是求其放心罢了。你学佛而不知道专心念佛,对于儒教尚且没能切实遵守,何况佛教是真实息心之法呢?
由此可知,我们懂得这个原理,佛发射出来的光波是一;换句话说,他发现这个光射出来是平的,没有波浪。佛发出来的音也是平的,也没有波浪,所以「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
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适,在世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以为人生只是为了享福作乐而已,殊...
问:既然心作心是,念佛成佛,念菩萨成菩萨,都在一念之间,那又何必发愿与回向呢?弟子虽然经常念佛菩萨圣号,但从来也没有发愿和回向,这样是否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大安法师答:心作心是这四个字意义非常深广...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称佛名号品第九,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记住经书讲的是闻,那就要用鼻子闻一闻这个佛...
五蕴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这五蕴,蕴就是覆盖的意思,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就被这个色受想行识身心的虚幻的境界给它覆盖住了。这个五蕴它就烦恼,以至烦恼就冲动,他的行为就造业,就像火在内心燃烧,没有一...
我们知道有一个观世音菩萨像,画的叫马郎妇,这个画像有很多人也都见过。她是一个很庄严的妇女,手里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有两条鲤鱼的,这个形象称为马郎妇,这是观世音菩萨的一个化身。为什么要化马郎妇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