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乳母,抱着小儿赶路,途中疲困得很,休息一下就睡着了。这时有人拿欢喜丸给小儿吃。小儿伸手接住,贪着它的美味,不管身上的饰品物件。这人乘机把小孩所挂的项圈、璎珞、衣物都解下拿走了。

  出家的比丘也是这样,喜欢到人多混乱喧哗的热闹场所,希图得到一点儿供养。沾染世尘,为欲望所烦恼,丧失了如同财宝的功德戒仪。就好比小孩,贪吃欢喜丸,所有的东西,都被小偷拿走了。

  【源流】

  《佛说四十二章经》: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大正藏》第十七册第七二三页)

  《无明罗刹经》:如蝇堕蜜,得味甚寡,所失甚多。(《大正藏》第十六册第八五四页)

  《大庄严经论》卷七:譬如婴孩者,捉火欲食之,如鱼吞钩饵,如鸟网所覆,诸兽坠穽陷,皆由贪味故。(《中华大藏经》第二十九册第六六四页)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92.小儿得欢喜丸喻

  昔有一乳母,抱儿涉路①,行道疲极,睡眠不觉。时有一人,持欢喜丸授与小儿。小儿得已,贪其美味,不顾身物。此人即时解其钳锁②、璎珞④、衣物,都尽持去。

  比丘亦尔。乐在众务愦闹之处⑤,贪少利养,为烦恼贼夺其功德、戒宝、璎珞

  。如彼小儿贪少味故,一切所有,贼尽持去。

  注释

  ①涉路:涉,徒步渡水。如登山涉水,远涉重洋。文中引申为”赶“,涉路,赶路。

  ②钳锁:钳,夹持物品的工具。引申为小孩带在颈上的圈子。装饰品,以示吉祥。。

  ③罢道:放弃修行。罢,明本作“罴”。

  ④璎珞:贯串珠玉而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

  ⑤愦闹:愦,昏乱。闹,喧哗。混乱喧哗、热闹的地方。

  来源:

  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其它:虚云和尚与藏传佛教(欧阳镇)

其它:虚云和尚与藏传佛教(欧阳镇)

虚云和尚与藏传佛教 欧阳镇 中国近现代的著名高僧虚云和尚(1840-1959),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19岁时在褔建省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

观世音菩萨的传说 “妙善公主”

观世音菩萨的传说 “妙善公主”

  妙善公主的传说,最早见《编年通论》第十卷。书中记载唐朝时的著名僧人,佛教律宗南山宗的创始人道宣法师(596年一667年),在终南山创设戒坛。道宣法师持戒严格,道行高超,已经修行达到可以接受天人...

这条鱼会说人话!舍身救灾民度过12年饥荒

这条鱼会说人话!舍身救灾民度过12年饥荒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教化众生的时候,有一次,阿难尊者在法会中站起身来,合掌问佛陀道:“佛陀!当初您在鹿野苑中,初转法轮的时候,为五比丘说四圣谛的妙法,使他们成为阿罗汉。  佛陀!他们五...

传喜法师:如何看待一门深入?做早晚课、打坐、平

传喜法师:如何看待一门深入?做早晚课、打坐、平

问:如何看待一门深入?做早晚课、打坐、平时念佛,是否要一致?早晚课念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必须一致吗?比如,早晚课我念阿弥陀佛,干活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行吗?师:你...

古印百岁老僧戒贤论师病情加重企图自杀三位菩萨入

古印百岁老僧戒贤论师病情加重企图自杀三位菩萨入

今天这篇文章,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改编,主人公是戒贤论师,也是玄奘法师在那烂陀寺之导师。戒贤论师德高望重,也富有传奇性。玄奘法师跟随论师精研佛法,最终获得...

面对不信佛人的刁难诘问,他的回答堪称经典!

面对不信佛人的刁难诘问,他的回答堪称经典!

  面对不信佛人的刁难诘问,他的回答堪称经典!  要是拿这些问题来问各位,  你们怎么回答呢?  壹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