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鱼会说人话!舍身救灾民度过12年饥荒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教化众生的时候,有一次,阿难尊者在法会中站起身来,合掌问佛陀道:“佛陀!当初您在鹿野苑中,初转法轮的时候,为五比丘说四圣谛的妙法,使他们成为阿罗汉。

  佛陀!他们五位比丘,在过去生中,和佛陀有什么殊胜的因缘,能在佛陀初震法鼓时,就能先闻佛法?得到甘露法味?请佛陀垂爱,详细为我们解说!”

  佛陀对阿难和大众说道:“这五位比丘在前生曾吃过我的肉,才保全生命,所以今世,能先领受法味,得到解脱。”这些话,使听到的人无不感到奇异,阿难又站起来问道:“佛陀!他们在前生,为什么吃佛陀的肉呢?”

  这时四周静悄悄的,大讲堂里,虽然坐有上万人,可是,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大家连呼吸都不敢大声,静候着佛陀宣说五比丘的因缘。

  宝座上的佛陀开口说道:“过去,有一个世界,国王施特勤,贤能干练,量大心慈,几百万的人民,在国王的愍念爱护的领导下,过着国泰民安的生活。

  可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安乐愉快的国中也遭遇到困苦。真是天不作美,这一年,又到处不下雨,起了旱灾,人民受到煎焚的渴苦,一切农作物都已枯死。据天文学家预测,这种灾难可能延至十二年之久。

  当时,国王忧愁万分,十二年的灾害国中人民的生命还保得住吗?国家没有人民,这个国家势必无法成立。因此,他就召集大臣讨论解救的办法。最后,决定的方法是:‘将全国人民,所积存的产物,都集合起来,和国库里的全部产物全部拿出来,然后,统计全国的人口,以一天可生存的最少数量,分配给每一个国民。’

  国王下令,从当天开始就实施这个办法,人民虽然生活困苦,但还没有发现饿死的人。

  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地过去,所有的粮食也将吃尽了,田园仍枯干得不能播种。国王的心里焦急难过万分,左思右想,他决定舍自己的生命,以保全大众的生存。这时他宣布说:‘我要到外面周游,时间不限定,走到哪里休息到哪里,谁愿意跟我去就去,不愿去的人留在国里。’

  听说国王要出游,就约有两万人愿跟随着去。当天出发,来到一座小山上,大家都已疲倦不堪,施特勤王,走到茂林下,下令大家随便休息。因为过于疲乏,两万人民很快地睡着了。国王一个人坐在高处,看到大众皆已熟睡,就向四方礼拜以后,默默地发愿说:‘现在国中的人民遭受饥荒的痛苦,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必有绝命的可能。为了大众的生命,我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更愿来世生为大鱼,以我身上的肉,来救济一切人民的饥饿。在我的身上,令他们有取不尽,用不竭的血肉。’

  祈祷发愿以后,施特勤国王爬到高大的树上,舍身跳下来,随即毙命身死。

  施特勤国王死后,随着他的愿力,化生为大河中的鱼,这条鱼身长有五百由旬(一由旬为四十里,五百由旬即两万里)。

  这时,城里有五个土木工人,有一天,他们到河边工作,被河里的大鱼看到了鱼就发出人语说道:‘你们如果肚子饿的话,可来割我的肉充饥,不过吃饱以后,还愿你们尽量割我的肉,带回城里分给别人吃。今天,你们先吃我的肉,将来我修行证果时,一定先来度你们离开痛苦。’大鱼说到这里,停了一下,又说道:‘你们回去时,告诉全国人民,说需要的人,尽可以来拿。’

  五个工人听了大鱼的话,非常欢喜,拿起利刀,在大鱼身上随意割肉来吃,吃饱了,又带很多回去。到了城里,逢人就说,把这个消息传遍全国,因此,很多很多的人都到河边,来取鱼肉吃。但真是不可思议,无数的人割鱼肉,吃鱼肉,可是永远有割不完的肉。这样经过十二年的饥荒,却没有一个被饿死的人。

  阿难!你知道我为什么讲这段往事吗?当时的施特勤国王,就是我的前世。回忆当初,发愿要成佛,我常常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利益众生。当时的五个土木工人,就是今世的五位比丘,现在围坐在我四周的八万人都是曾经吃过我的肉的人。”

  佛陀讲到这里,弟子们感动得流下眼泪,并愿以后更接受佛陀的教示,努力勤修,早日证果。

  本文摘自《佛经故事》。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盲人,挖出他眼累世成盲85

《百业经》:盲人,挖出他眼累世成盲85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大般涅槃经.--法显

大般涅槃经.--法显

大般涅槃经三卷 东晋沙门释法显译 大般涅槃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大林中重阁讲堂,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而与阿难,于晨朝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还归所止,食...

佛教故事: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佛教故事: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有一次,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时,看见一群孩童在路旁嬉戏。他们聚集沙土造成房屋和仓库,并以土做米,储藏在他们制作的仓库里。  这时候,有一个小孩,遥见佛来,生起布施心,捧着沙土做的米供养给佛陀...

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就

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就

  民初,谛闲法师有一位徒弟,这徒弟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法师差不多,他们是从小一起玩的朋友。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带出去,所以算是见过世面。  他那个同学...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昙摩耶舍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昙摩耶舍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亦名转女身菩萨问答经)   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菩萨八千。众所知识。皆得诸通诸陀罗尼。得无碍辩。成就具足无生法...

记赞--唐玄奘

记赞--唐玄奘

记赞   记赞曰:大矣哉,法王之应世也!灵化潜运,神道虚通。尽形识于沙界,绝起谢于尘劫。形识尽,虽应生而不生;起谢绝,示寂灭而无灭。岂实迦维降神,娑罗潜化而已。固知应物效灵,感缘垂迹,嗣种刹利,绍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