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与达磨东来

  一、禅的起源――拈花微笑

  禅,是有情众生的清净本性,一切物质的本来面目,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远在西元前五世纪,因释迦牟尼佛的证道而发现。佛陀降生在印度,诞生时有种种瑞相,曾有仙人预言他长大后会出家、修行、成道。年少时候的悉达多太子,常沈浸於对生命的意义、去来的思考;青年时期的悉达多太子,文武超群,人文思想更为细致、丰富,对当时印度社会四姓阶段的不平等,以及人生为何有痛苦、烦恼、生、老、病、死等问题,常萦绕於心。后来为了解决心中疑惑,找寻生命真理,他毅然的出家了。历经五年参访、六年苦修,终於在一日夜半,夜睹明星,彻悟禅道,开始他一生的教化工作。当时,佛陀化世的足足迹遍及恒河两岸,度人无数。直到八十岁那年,才随顺“诸行无常”的法则离开世间。佛陀的色身虽已入灭,佛陀的教法却由佛学弟子世代阐扬、流布,相传直到今天。

  禅,原本存在於天地、方寸之间,然而世人颠倒无知,以致“当面不识”。因发现“禅”而悟道的佛陀,为了让众生也契会禅理,所以孜孜不倦的游行弘化。在关“禅”的起源,根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所说:一日,佛陀行化至灵鹫山,时有大梵天王,为令今生、后世众生获得利益,以金婆罗华献佛,舍身为床座,恭请佛陀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华示众,与会百万人天大众皆面面相觑,无法会意。唯心史观有迦叶尊者当下灵犀相应,破颜而笑,於是佛陀开口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如是,禅在“拈花微笑”――师徒心意刹那交会之间传了下来。此个,佛陀还传下了袈裟和钵,所谓“衣钵传承”的典故,由此而来。

  佛陀拈花,迦叶微笑,这是无言说教。由於禅的妙道,语言文字难以表诠,乃藉由拈花微笑的弦外之音,来启发众生迷昧的心灵。行者若能做到念念不思过去,念念不想未来,亦念念无住於现在,即能於现前一念上,契会“拈花微笑”的意旨。

  二、禅的传承――西天二十八祖

  禅的传承,源於佛陀在灵山会上传法给摩诃迦叶尊者。迦叶为西天禅宗始姐,其后次第相承而至菩提达磨,计二十八代。中土以菩提达磨为初祖,传承到大鉴惠能,共计六代。西天、东土综合起来,即有三十三代。(这是指传统顺序传承下来的祖师,不包括分化的旁系支派)今依序列名於下:

  第一祖 摩诃迦叶。 第二祖 阿难陀。

  第三祖 商那和修。 第四祖 优婆多。

  第五祖 提加迦。 第六祖 弥遮迦。

  第七祖 婆须密多。 第八祖 佛陀难提。

  第九祖 伏驮密多。 第十祖 胁尊者。

  第十一祖 富那夜奢。 第十二祖 马鸣菩萨。

  第十三祖 迦毗摩罗。 第十四祖 龙树菩萨。

  第十五祖 迦那提婆。 第十六祖 罗罗尊者。

  第十七祖 僧伽难提。 第十八祖 僧伽耶舍。

  第十九祖 鸠摩罗多。 第二十祖 夜多。

  第廿一祖 婆修盘头。 第廿二祖 摩拿罗。

  第廿三祖 鹤勒那。 第廿四祖 师子尊者。

  第廿五祖 婆舍斯多。 第廿六祖 不如密多。

  第廿七祖 般若多罗。 第廿八祖 菩提达磨。

  三、大法东来――达磨东渡中土

  《景德传灯录》卷三载:菩提达磨於梁武帝普通年间(西元五二零-五二六年)来到中国,初到广州,后被武帝迎至金陵。

  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

  师曰:“并无功德。”

  帝问:“何为无功德?”

  师曰:“此但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问:“如何是真功德?”

  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师曰:“廓然无圣。”

  帝问:“对朕者谁?”

  师曰:“不识。”

  由於机缘不契,达磨遂潜渡北上。武帝经宝志禅师点醒,连忙派兵马随后追赶,欲请回达磨大师。无奈达磨心意已决,见追兵到来,便随手折下一叶芦苇,脚踏於上,过江北上。最后,止於洛阳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默然无语,一坐九年。古人曾为达磨作偈云:“一苇渡江何处去?九年面壁等人来。”之后,传法给慧可,这是禅宗在东土传承的开始。

  达磨於魏大统元年(西元五三五年)端坐而化。不久,从西域传来‘双履西归’之说。(当代佛教网--禅宗网)

 

点我:

相关文章

人间天:为什么生气是锋利的刀剑?生气的危害有多

人间天:为什么生气是锋利的刀剑?生气的危害有多

有关嗔恚的习气,《楞严经》经文有如下描述:“嗔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橛。剑树剑轮。斧枪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

贤崇·贤宗法师:以佛教的思维方式笑对生活

贤崇·贤宗法师:以佛教的思维方式笑对生活

以佛教的思维方式笑对生活 ——禅三第五期贤崇法师开示 杨柳整理 各位同修: 大家好。昨天我在准备今天的课程时,想了几个大家经常会来询问我的问题,不知你们是...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19、大布施取宝利众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19、大布施取宝利众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癌症晚期念佛一星期痊愈,违背誓言喝酒吃肉命送终

癌症晚期念佛一星期痊愈,违背誓言喝酒吃肉命送终

今年正月十四,我姨父郭俊福,在“哈医大”二院确诊:胰腺癌晚期,瘤有鸡蛋大。他勉强回到家里,静养月余,就到佛前毫不隐瞒地发露忏悔今生所造做的种种罪过,并让我老姨在佛...

宏满法师:珍惜生命,请勿自杀,一失人身,万劫不

宏满法师:珍惜生命,请勿自杀,一失人身,万劫不

当今社会由于现代化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快速,造成有些人急功近利,心理膨胀、心性浮躁、好胜心强、追求世俗名利,精神空虚,思想压力太重,甚至造成困境绝望,这是造成现...

净空法师:莲花之大小是往生的人心地清净纯度所感

净空法师:莲花之大小是往生的人心地清净纯度所感

【彼莲华量。】这就看莲花大小,莲花大小不一样。诸位要知道,宝莲是弥陀愿力变现的;花之大小是往生的人心地清净纯度所感应的。念佛的功夫是在清净心,这一点诸位要晓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