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典故:死亡,无处可逃

  讲一讲“四不可得”的典故

  有四个兄弟都是修行人,而且都得到神通,有一天他们预知时至,知道七天后会死亡,就彼此商量以神通力逃避死亡的方法。一个遁入山中,一个沉入海底,一个飞升空中,一个是躲到市区热闹的地方,不过七天一到,无常逼及,此四个修行人,终不免一死,再度随业轮回。

  他们虽然有修行有神通,来去都知道,而且变化自在,能够飞天遁地,但是也没办法永远不死。一旦死亡,神通跟着消失,自然随着过去的业投胎转世,投胎后能否保持修行,再次得到神通,就不一定了!

  所以,修行者最后如果没有解脱生死轮回,或是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只会在六道中轮转,来来去去。过去的无明引起现在的果报,现在的业力又引起未来的轮回,遇到善的因缘就行善积德,遇到修行的因缘就修行,遇到坏的因缘就造业,总之都是在六道中往返来去。

  这四个修行人,一个遁山、一个入海、一个飞天、一个避入热闹的地方,最后还是死亡。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祇树给孤独园,以神通看到四个修行者的后果,当下开示世间有“四不可得”:

  第一、“常少不可得”,就是说希望达成经常少年的愿望是不可能的。

  第二、“无病不可得”,就是希望长年健康无病也不可能。

  第三、“长寿不可得”,希望长生不老也是不可能的。

  第四、“不死不可得”,想要永生不死,也不可能。

  总之,人都会老、会病,甚至还没老就死亡,再长寿最后仍不免一死,就像这四位有神通的修行人一样。

  这个“山海空市”的典故,就是在比喻无常,告诉我们无常时时刻刻都在压迫我们的身心,如影随形,不管何时、何地,正在做什么,无常从未离开我们,而且也没办法逃避或抵抗。无常一到,非常猛烈,就像洪水、土石流,冲下来的时候,楼房、桥梁会实时崩塌或断裂开来;也好像台风一来,不管多大的树木,多粗的电线杆,照样倾倒;又好像闪电,瞬间被击到,就立即死亡。

  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总是苦、空、无常,世间只是一时种种因缘的会合,不论夫妻、父子或眷属,也不论此生是荣华富贵或贫穷下贱的生活过程,既然是因缘的组合,有一天因缘分散,一切就不再存在。

  所以说“世间虚假,唯佛是真”。

  “佛”在这里是指“阿弥陀佛”,唯有阿弥陀佛,唯有极乐世界,是永恒存在,是清净无污染的,所以我们以佛为念,以净为归。“以佛为念”就是以阿弥陀佛为我们所念的对象,“以净为归”就是以极乐净土做我们归宿的目标;以阿弥陀佛为我们生命的依靠者,以极乐世界为我们安乐的故乡。(上人于净宗书院为莲友闽南语开示)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上天帮忙请客

海涛法师:上天帮忙请客

  在佛陀时代,有个叫做「罗阅城」的地方,有一天罗阅城里聚集了许多人,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众的事。  此时,有一苦人名叫鸡头,贫穷无钱,也跟着挤在人群中听大家会议,众人见他贫穷寒...

海涛法师:寒山拾得问答

海涛法师:寒山拾得问答

  有一日寒山禅师问拾得禅师一个问题,说:  “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样做才好呢?”  拾得禅师回答他:  “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

佛教故事:龙女顿悟成佛

佛教故事:龙女顿悟成佛

  话说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娑竭罗龙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聪明伶俐,善根深厚,年龄才八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平凡的事迹。“龙女”,大家都这...

海涛法师:这样的美丽只是一层皮肤

海涛法师:这样的美丽只是一层皮肤

  在佛陀时代,王舍城中有一位美丽无比的妓女,名叫斯蕊玛。斯蕊玛号称当时王舍城的第一美女,几乎整个王舍城的男人都迷恋她,尽管她的身价再怎么高,还是有数不尽的人愿意倾家荡产来亲近她。  有一天,斯蕊...

放生得智:55.救蛇证道孙真人《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得智:55.救蛇证道孙真人《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五章放生得智】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55.救蛇证道孙真人  孙...

放生救物延寿:江慎修居士选录 9.放鱼增寿屈师

放生救物延寿:江慎修居士选录 9.放鱼增寿屈师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原文】  9.放鱼增寿屈师  屈师于元村,遇一赤鲤,买放之。后梦龙王延至宫中,谓曰:君本寿尽,以君救龙,增寿一纪。  【白话文】  9.放鱼增寿的屈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