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救物延寿:《江慎修居士选录》积善报亲林承美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原文】

  5、积善报亲林承美

  福建林承美,少孤,母守节抚之。承美长,思亲涕泣,苦于报德无从。一禅师云:孝子思亲,痛泣无益,惟勤放生戒杀,笃行阴德,庶可报亲。子在亲还在,子亡亲自休,作善亲有益,作恶亲有忧。承美省悟,立誓戒杀广劝放生,勤行善事。寿九十有六,子孙科第不绝。

  【白话文】

  5、积善报亲的林承美

  福建人林承美,从小由母亲独自扶养长大,到了少年时母亲也过世了,他就成了孤儿。长大成年以后,他经常因为思念父母而伤心哭泣,对于无法报答亲恩感到遗憾与痛苦!后来,有位禅师便对他说:「思亲的孝子啊!光是哀哭怀念的话,对父母是没有帮助的。惟有不杀生、并且时常放生,多为父母做功德,才能报答亲恩!只要你还活在这个世上,父母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所以若你能行善的话,不但会使父母高兴,也对父母有益;若作恶的话,便会使父母担忧。」

  承美听了禅师所言,顿时恍然大悟,了解到行善积德才是感怀亲恩、报答父母的最好方法,于是便立下不杀生的誓愿,并且时常劝人放生,又广行善事。后来他活到了九十六岁,而且许多子孙都当了官。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吝啬鬼伊利沙的故事

海涛法师:吝啬鬼伊利沙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名叫伊利沙的富翁,他拥有万贯家财却生性吝啬,从不布施给别人任何东西,对自己也十分刻薄,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烂衣服。  伊利沙有一个邻居,钱财不多,可是每天都吃大鱼大肉,还经常宴...

佛法大将沙利子

佛法大将沙利子

  度化母亲的心愿  长老沙利子(Sariputta),礼拜世尊之后便回到自己的孤邸(kuti)。当弟子们礼敬他而离开后,他便洒扫、敷座、洗脚后盘腿而坐,进入阿拉汉(arahant)果定。  他依...

《大唐西域记》记载:戒贤法师见了玄奘法师热泪盈眶

《大唐西域记》记载:戒贤法师见了玄奘法师热泪盈眶

  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在印度取经,奘师在菩提场停留近十天,圣迹已一一礼拜过。第十天时,那烂陀寺派了四位大德前来迎接他。隔天就到达里迦村。这是目犍连尊者的故里,中有二塔:一是阿育王所建,一...

佛教故事:《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教故事:《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了许多婆罗门参加婚礼。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佛对阿难说:“现在你随我一起去。”快到因儒童家时,那些婆罗门远远见佛来了,就说:“今天是因儒童结婚...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乳母,抱着小儿赶路,途中疲困得很,休息一下就睡着了。这时有人拿欢喜丸给小儿吃。小儿伸手接住,贪着它的美味,不管身上的饰品物件。这人乘机把小孩所挂的项圈、璎珞、衣物都解下拿...

《百业经》:(30)第二只大熊 舍命救人恩得仇报

《百业经》:(30)第二只大熊 舍命救人恩得仇报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