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故事::史丞相不识观音

  宋高宗绍兴年间,四明人史诰来游普陀山。一日他与同行程某前往潮音洞紫竹林礼拜观音大士,他们来到了潮音洞,只见此地背山处紫竹繁茂,濒海则巉岩突兀,境观绝为清净,于是他们在清净亭中闲坐用茶。这时,有一僧人来到史浩身旁,指着临海边嶙峋的峻岩说:“岩顶有洞,可以下瞰。”

  于是史浩一行在巉岩间俯伏苔磴,攀缘向前,瞻顾之间,忽见洞中金光照耀,有金身佛像眉目了然,在洞中若隐若现。史浩更见瑞相有双齿洁白如玉。于是遂作礼虔拜,深感菩萨的灵验,并为自己有幸见到大士瑞相而庆幸快慰。

  天将傍黑,史浩等行至旃檀岭,看见对面走来一个子很高大的僧人,那僧人来到面前对史浩说:“你的前途极好,待他年做了宰相,官家(皇帝)要用兵,你一定要竭尽全力阻挡,免使生灵涂炭。后二十年,我与你相会于越(今杭州)。”说完话,匆匆离去,转眼竟不知所向。

  二十年以后,即宋孝宗年代,史浩果然在杭州做了南宋丞相。一日傍晚,史浩正在会客,门人来报有一自称为养素先生的僧人,说是旧时曾与丞相熟,急于求见。史浩忙命人请僧人进来,只见这僧人貌粹神清,体态高大,谈吐风起,相见寒喧未亟,即向史浩索要纸笔,并展纸大书日:“黑头潞相,重添万里之风光。碧眼胡僧,曾共一面之清话。”写完后,竟掷笔不揖而别。史浩大为惊骇,连忙派人四处寻觅僧人踪迹,但终不知所往。晚上,史丞相定下心来追忆昔日普陀山之行,记起“二十年后,我与你相会于越”之语,猛悟当年的高个子僧人与今日来府的僧人均是观音大士现身,于是史浩更笃信菩萨,为官家办事也时刻想到菩萨慈悲为怀,体恤民情。

  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

  广大灵感~千手千眼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未生怨经--支谦

未生怨经--支谦

未生怨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鸡山中。诸天龙鬼神。帝王臣民。皆诣佛所稽首。承风供养之。仪靡不尽礼。调达睹之。其嫉无量。还告太子未生怨曰。汝父辇国众宝。以贡佛诸...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未知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未知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   胜慧佛善见佛毗琉璃憧佛功德成佛有功德净佛功德通王佛雨法华佛造光明普明佛那罗延胜业佛爱清净佛日月光佛普光自在王佛梵王佛一心归命敬礼者却三万六百劫生死之罪   不退转轮成首佛...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一至十--般若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一至十--般若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唐罽宾三藏般若奉诏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一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与菩...

道行般若经第七卷--娄迦谶

道行般若经第七卷--娄迦谶

  道行般若经第七卷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守空品第十七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何等为入空。何等为守空三昧。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空观。...

大方等大集经 卷十一至二十--昙无谶

大方等大集经 卷十一至二十--昙无谶

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一至二十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一 海慧菩萨品第五之四   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有具足如是等见发何等愿?”   佛言:“善男子,如是之人如本发愿...

佛说阿弥陀经译文--未知

佛说阿弥陀经译文--未知

   佛说阿弥陀经译文   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陀宣讲的。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说法,在场的有佛陀的常随弟子出家众一千两百五十人。这一千两百五十人都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