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布施得来的财富

  须达多长者,是位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他喜欢救济贫穷的人,常常布施他们衣食物品,在舍卫城的全境内,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困苦的、没依靠的,一旦去求他,他都很乐意地帮助他们,因此,大家都称他叫做「给孤独长者」。

  有一次,须达长者为他最小的儿子,到王舍城首罗长者的家中议亲,在无意间,拜见到佛陀并聆听到佛陀的法音,须达长者心中非常高兴,当时就发心要建筑精舍,想请佛陀及比丘们到舍卫城去施行教化。

  佛陀很喜欢须达长者的发心,就答应他,等精舍完成后,一定前去。

  须达长者返抵舍卫城,马上开始四处探访合适的地点,在探访许多地方之中,他看中了只陀太子所拥有的一座园林,这座园林的面积非常广阔,园中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所谓山明水秀,林茂花香,是一个清净幽美的好地方。

  须达长者心里想:「如果能用这地方来建筑精舍,供养佛陀讲经说法以及比丘大众们的安住,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须达长者又想到这座园林据说是只陀太子最喜爱的,要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太子肯得把这座园林让下来呢?

  「虽然觉得困难,但是还是要去见只陀太子,要求太子把园林卖给自己,好建设供养佛陀及僧众的精舍。」须达长者在心中下定决心。

  于是,须达长者前往拜访只陀太子并表明来意。果然,只陀太子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看到须达长者再三地请求,只陀太子觉得不好过份拒绝人家,因为须达长者是国中很负有声望的人,这真不知如何是好!

  只陀太子心里想:「如果说出个最大的数目,使长者买不起,断了这个念头,这样我也不算得罪他!」

  因此,只陀太子对须达长者说:「本来我是不愿让的,既然您这样的需要,好吧!只要您能用黄金把园地都铺满,以那铺满的黄金为代价,我就可以让给您。」

  须达长者一听,立刻答应只陀太子,深怕太子反悔,因为好不容易,太子才说出了这个数目,这样建造精舍总算有希望了。

  须达长者内心高兴万分,立刻回家凑足铺地所需的黄金,并叫家人用车辆把黄金一车车地拉到园中来铺地。

  只陀太子原先本想难倒须达长者,开出这样的天价叫他买不起,现在目睹此状也很受感动,就对长者说:「地算是您长者的了,但园中的花草树木,我并没卖给您。佛陀究竟是什么人?你肯这样为他热心?现在,请您允许我把这些树木供养佛陀好吗?」

  须达长者听太子如此一说,就把佛陀如何伟大详说了一遍,他俩都深受感动,万分欣慰。

  精舍建成,须达长者马上迎请佛陀及僧众们到来,因为是给孤独长者布施的园,只陀太子布施的树,所以佛陀就用他两人的名字,把这精舍命名为「只树给孤独园」。

  此事为须达长者生平布施金钱最多的一次,也是促成他家产赤贫的原因。

  建设完精舍,须达长者已经到了库空如洗,手无一钱的地步,三餐更是有一餐没一餐的。

  有一天,须达长者在垃圾堆中检得一个木斗,木斗的质料是无价之宝的栴檀木,但因为不洁净,市上很少有人愿意向他收买。

  最后,须达长者勉勉强强换到白米四升回来。

  须达长者的太太,拿了长者换回来的米,先量了一升米,才炊熟,门口站着舍利弗来托钵乞食,她很欢喜地把一升米煮成的熟饭,都供养给舍利弗。

  她又再拿了一升米去炊,正当炊熟的时候,目犍连又立在门口。

  于是,她又把饭供养给目犍连。

  第三次的熟饭又供养给大迦叶,现在只剩下最后的一升米了。

  正当这最后的一升米将炊熟时,佛陀到了。

  她心里想:「刚剩下这升米,才煮熟,佛陀就到了,莫非是应受的苦报已毕,福报将要现前?」

  于是她把锅里所仅余的饭,悉数供养佛陀。

  佛陀亲口为他们一家人祝愿:

  「罪灭福生,从今日起,永恒富饶,更无困乏。」

  这在这个时候,家人来报喜讯道:「家里的金银钱财,珍珠宝贝,仓库中的米谷布帛,未知何因,堆得满如山丘,比以前富有的时候还要多。」

  须达长者心中明白,这是佛陀怜念所致,于是大设斋供,供佛及僧,虔诚地请求佛陀说法,大家都受到很大的法乐。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36)法施女 成熟音讯出家之愿

《百业经》:(36)法施女 成熟音讯出家之愿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百业经:(7)嘎希美女 六国争娶毅然出家

百业经:(7)嘎希美女 六国争娶毅然出家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鹿野苑有位著名的国王—梵施国王。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林园果囿、牛肥马壮,整个国家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梵...

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9 旁生亦行持安忍

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9 旁生亦行持安忍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9、旁生亦行持安忍  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妙鼓龙王,它有一弟名为近鼓龙王,也即后来之阿难尊者。二龙有次前往鼓声龙王处,...

因愿力具辩才

因愿力具辩才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天使姐妹看凡间,因果丝毫不差

天使姐妹看凡间,因果丝毫不差

  有一个故事。说一对天使姐妹下凡,先住在一个富人家里,富人对她们不好,但是临走前,天使姐姐却将富人家破烂的墙壁修好了。后又住在一个穷人家,穷人对她们很好,但是临走前,穷人家里唯一的一头牛却...

最快乐的行持

最快乐的行持

  有一天,以舍利弗为首的六位尊者,齐聚于跋耆国的师子园中饮茶论道。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怎样行持才算最快乐?  阿难尊者率先发言:“我认为:比丘能够多闻不忘,总持诸法义味,具足修习梵行,然后为四众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