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淫念,就是大过

佛教故事:动了淫念,就是大过

2018-03-12 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

佛教故事:动了淫念,就是大过


  明朝正德年间,有个读书人,名叫赵永贞,他在少年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异人告诉他说:'你二十三岁的时候,必定会考中功名。'等到他廿三岁那年参加乡试,文章写得极好,主考官早已经决定选中他的文章好几天了;不料到了后场的考试,他却是连连的失误,结果没有考中。赵永贞的心中,感到非常的难过;因此就向文昌帝君祈求托梦,告诉他不中的原因;文昌帝君就说:'你原本可以考中今年的乡试,但是因为你近来调戏你家的婢女,引诱邻居的女儿,虽然都没有成真;然而你的起心颠倒,意淫缠绵不断,心地日益的转暗;所以你命中原有的功名,因此而被消除了。'

永贞听了帝君的解说,痛哭流涕,发誓并决心改过,大做善事。于是就刻印戒淫的善书,以警醒世人。结果在下次的乡试中,永贞果然考中了解元,做官做到了藩宪。

(二)有位叫行蕴的僧人,有一次他见到了莲花,忽然动了淫欲的想法。当天晚上,就有一位妇人来敲他的门。行蕴打开门看,见到门外站了一位女子,而且还带了一个丫环,并且自称道:'我是莲花娘子。'而这位女子容光照人,极为美丽,行蕴见了十分的高兴,就与她情意缠绵的谈起话来。一会儿,蜡烛就熄灭了,隔壁的侍者听到行蕴叫苦的声音,和女子厉声的对他说道:'你为什么妄起淫心,假若我真的是女子,也不会肯跟你苟合啊!'侍者听到之后,就立刻跑去邀集寺里其他的僧众赶来,大家合力破门而入,只看到了两个夜叉,而行蕴已经身首异处了。(《太平广记》卷第三百五十七)

(三)虽然把状元的名字隐藏起来,但这同样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清朝末年,有一个举子进京赴考,住进一家客栈,老板娘是新寡的少妇。因大雪封路,无法前行,连住几天。孤男寡女,天天对望,日久生情,就动了念头了。在起了淫念之后,举子到寡妇房前欲举手敲门,忽然想到:"不可以!我是去考状元的,这一进去要是犯了淫,天庭会除名的,回去吧!"他这边回去了,她那边却起了念头,想去找他了。一出门,心里想到:"咦!不可以,我是个寡妇,应该为丈夫守住贞节才对,怎么看到年轻人就忘了本份,不可以,回去吧!"为丈夫守节,守得贞操清白,死后可以升天的;但若是寡妇犯淫,这个罪恶也足以令她下地狱的。所以这个寡妇想到这里,就回房去了。

男的回去以后,禁不住欲火的煎熬,又来到女的门前,敲了门。寡妇就起来开门时,那男的又赶快跑掉,因为他又觉得不可以这样做,怕犯了淫会被革名。古人讲,纵然你有很好的学问,命中注定是状元,倘若犯了淫,或是造了恶,天庭会除去你的状元名份的。所以他趁女的将要开门,赶快回头去了。但是那个女的已经知道了,也跟过来敲他的门,而内心又挣扎地告诉自己,不可以失节,又回去了。就这样来来回回走了两三次。最后一次,这个男的起来开了门。两个人在那边犹犹豫豫,又想要,又想不可以这样做。

就在这要成不成的时候,听到空中有声音说话了:"你们两个王八蛋要干又不干,把我的功过簿画得稀巴烂!"说完就甩下一个东西来。他们两个听到这些话吓得发抖,赶快捡起来看,原来是一本"功过簿",上面有他们的名字:一个今科状元,犯淫革名,打叉画掉了;一个是守节寡妇,死后升天,现在犯淫,也画掉了。再看看,又写"不犯",勾上去;再看下面,又写"犯",又画掉;然后又是"不犯",勾上去;"犯",画掉。把这本功过簿又画又勾,弄得一塌糊涂。这两个人一看,赶快各自回房,从此再也不敢犯淫念了。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以前误认为只要行为上不犯,只生淫念,起色欲之心,没有实质的行为,便没有罪过或罪过是轻的。现在看来不是这样啊!明朝的吕青死而复生,听一位冥官讲,凡是人一动了邪淫的欲念,就是大过。如果神明若不如实记录申报,将其隐匿或是漏掉,就连对于专管这件事的神明来说都是大过啊!所以人要想得福报,还是趁早摒弃邪淫妄念。因为色欲心一起,即为大过,自招祸患。从此改变命运,损福折寿,恶运相随,其实皆为自取。对于一个修炼人就更严重,色欲之心一起,千古修炼的机缘也许毁于一旦了!

点我:

相关文章

人与人之间的宿世因缘

人与人之间的宿世因缘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 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 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阿难点点...

《百业经》:(58)五百罗汉——愿力成熟证罗汉果

《百业经》:(58)五百罗汉——愿力成熟证罗汉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龙王献宝

龙王献宝

  距今二千多年前,印度阿育王由于他福力特别殊胜,统一了全印度。  有一天,阿育王召集群臣,问道:“现在天下,还有什么地方不属于我?谁敢不服从我?”群臣同声回答说:“全印度都被大王统一了,没有一个...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七回拜解脫長者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七回拜解脫長者

  第七回拜解脫長者  参解脱长者 身现十方剎  心佛无异境 庄严方便住  善财童王辞别了弥伽大士,渐往南行。慢慢地走,游行了十二年之久。在路上,常常思惟着一切菩萨怎样修行而得到无碍解脱的智慧和生...

劝人归依三宝,得何种福报?

劝人归依三宝,得何种福报?

  时,阿那邠祁长者白世尊言:“若使有人出物雇人使事佛者,其福云何?”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长者,乃致斯问,天、人得安,乃能问如来斯义。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说。”时长者从佛受教。  当时,须达...

佛教故事:老幼免遭沉溺之灾

佛教故事:老幼免遭沉溺之灾

  苏州皋桥地方有个姓张的老翁,素信佛法喜斋僧,奉佛善行远近闻名。万历三十九年(1611),他携带八岁的孙子,到普陀山进香礼佛,千里迢迢不辞辛劳,日行夜休,一日来到杭州钱塘江码头,欲乘船渡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