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贪心转世变鬼 恳求高僧超拔苦难

佛教故事:一念贪心转世变鬼 恳求高僧超拔苦难

昨天

故事发生地:东晋名刹瓦官寺

编者按:这个故事出自唐惠详法师所撰《法华经传记》,当然自由发挥部分很多。故事中这位高僧叫慧果,是刘宋时期豫州人。文中提到的"瓦观寺",应该是"瓦官寺"(可能录入文本出错),原是东晋所建名刹,位于六朝古都建康。此外,据《法华经传记》记载,慧果大师抄写《法华经》后,这位啖粪鬼已投胎转世,重得人身,与证严法师故事中结局稍有出入。

在佛教中有一段故事——

有一位高僧行脚于各个寺院,去礼拜参访。有一回,他来到瓦观寺挂单,在寺中礼拜《法华经》,同时也在那儿研究法华的道理。

有一天,在半夜时分,他忽然肚子不舒服到厕所去,刚走到厕所门口,却见一个鬼站在外面。高僧一到,鬼立刻五体投地顶礼跪拜,高僧就问鬼说:"你为什么守在厕所门外,看你那么虔诚,为什么会堕入鬼身呢?"

鬼就跪在地上悲泣地说:"过去生我也曾出家,当时在寺院中掌过香灯、知客等执事,在那期间不小心犯了戒律,所以死后就堕落做啖粪鬼。我知道大法师您的德行很高,唯有以您的德才能超拔我。"

这位法师就问:"你到底做了什么事?"

鬼说:"我自己也不清楚,我一定是犯了戒律,所以才会受业报,但是不知犯了哪条罪?"

法师就说:"不管犯了哪条罪,都是从身口意三业所造。你是否曾犯杀、盗、淫?"

那个鬼说:"没有啊,我出家以后,身没有犯杀、盗、淫。"

法师就又问:"你是不是犯了口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

鬼想了想说:"妄言倒是没犯;恶口就难免了;两舌呢?也是难得清净;绮语也不敢说完全没有。"

法师再问:"在心意方面,是否犯贪、嗔、痴?"

鬼想了想就说:"很有可能是贪心,这就是我的毛病。以前做香灯、知客的时候,难免要面对很多人,在这当中,我有时会生起不清净心,贪了香油的供养,也贪图供奉的金钱,这个'贪'可能是我最大的罪;'嗔'也没办法控制:'痴念'也有,因为我智慧未开,时时心中都有烦恼。我想我的业,可能是犯在口业和意业。"

他真心诚意要改过,就向法师说:"我知道错了,请法师代我做功德。"

他说:"在柿子树的下面,有三千钱在那儿,希望您请人掘出柿子树的树根,拿出埋在那里的钱,请为我做好事、超拔我的苦难。"

法师等到天亮时,就邀几个人带着锄头,到柿子树下挖掘,果真挖出一个瓮,里面有三千钱。法师就用那三千钱为他写了一部《法华经》,剩下的钱全部拿去救济贫困。

过了一星期后,那个鬼又来到法师的寮房,向他顶礼答谢说:"我的业已经转了,比过去好很多,以后我还会努力精进再精进,希望能脱离鬼身,将来回归人道,好好修行。"礼拜之后,鬼就消失了。

生命的过程多么奥妙,而凡夫却往往无法了解。当我们造福时,可以得到多少福报?造恶时,又将承受什么样的报应?学佛就是要活得明明朗朗,了解为善作福,以后所有的善果都是自享的;为非作歹,一切的业也都必须自己承担,这就是修行所应了解的——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

相关资料:《法华经传记?宋京师东瓦官寺释慧果》

释慧果,豫州人,少以蔬苦自业。宋初游京师,止瓦官寺,诵《法华》《十地》。尝于圊厕见一鬼,致敬于果云:"昔为众僧作维那,小不如法,堕在啖粪鬼中。法师德素高明,又慈悲为意,愿助以拔济之方也。"又云:"昔有钱三千,埋在柿树根下,愿取以为福。"果即告众掘取,果得三千,为造《法华》一部并设会。后梦见此鬼云:"已得改生,大胜昔日。"果以宋太始六年卒,七十有六。

点我:

相关文章

大国师鸠摩罗什传奇

大国师鸠摩罗什传奇

  对鸠摩罗什来说,做为一个大修行人,深入般若和禅悦法喜远远超过任何欲界天中所有的快乐,当年他为吕光所逼娶阿竭耶末帝为妻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阿,好在如今也习惯了。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更大的痛苦还在后...

在求取财富时竟有意外的发现

在求取财富时竟有意外的发现

  佛陀入涅槃五百余年之后,在古印度地区有一位国王,在他所供养的出家人当中,就有一位阿罗汉圣者。  距离不远的地方,还有另一个国家,该国的国王,也以各种美食供养当时印度的婆罗门修行人。这位国王用金...

方丈禅房门外的“绊脚石”

方丈禅房门外的“绊脚石”

  方丈禅房的门外,是用青石铺设的地面,奇怪的是,正对着禅房的门,有一块青石突兀地高出地面一寸有余。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前来领教的僧人或前来探访的施主,被这块突兀的青石绊个趔趄甚至绊个筋斗,摔伤胳膊腿...

国王都无法拥有的财富是如何取得的?

国王都无法拥有的财富是如何取得的?

  从前,有一个位长者是侍奉国王的大臣。名叫树提伽,他的家境十分富裕,仓库里堆满了灿烂夺目的金银珠宝,粮仓充盈,华屋雄伟。他家的奴婢成群,也从来没有数清过。  有一天,树提伽家的后花园里池塘边上正...

世间万事万物,有什么是不会破碎的?

世间万事万物,有什么是不会破碎的?

  一个小孩喝水,奶奶给了他一个漂亮的玻璃杯。孩子一见就爱不释手,喝完水也紧紧抓着杯子不放。  奶奶说:“傻孩子,你抓不住的,抓久了手就松了,把杯子摔碎了。”小孩很执拗:“不,我肯定会紧紧抓住它!” ...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2、孔雀王愈加美丽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52、孔雀王愈加美丽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