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十四回拜婆湿罗船师

  楼阁城参施罗船师

  众商论宝望月观星

  入菩萨大悲幢法门

  金刚如意不坏回向

  这时,善财童子走向楼阁城。他先观察道路的高低,夷平或危险、洁凈或污秽、弯曲或平直。善财童子边观察,边渐次南行。

  一路上,善财童子这样思惟着:“从善知识那里,可以得到一切善法,依靠善知识道德的力量,可以得到一切智慧之道。所以善知识是不容易见着,也不容易碰到的,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善财既到达楼阁城,便看见那位婆施罗船师在楼阁城门之外,住在靠近海岸的地方。有十万多商人,以及其它无量大众围绕着他,正在听他演说大海的法门,方便开示佛的功德海。

  善财童子见到这种情况后,便往诣婆施罗船师,向他顶礼,右绕无量匝,然后合掌恭敬地说:“大圣者啊,我已先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了,可是仍未知道菩萨怎样学菩萨行?怎样修菩萨道?我听优钵罗华长者为我推荐,说您圣者善能教化诱诲众生,请您为我开示演说。”

  婆施罗船师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啊,善哉善哉!你已能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现在你又问生大智慧之因,断除一切生死痛苦之因,……你愿意乘大愿之车,行菩萨行这种无有障碍的清凈道因;你以菩萨行来庄严一切无能坏智慧这种清凈道因;你又能普遍观察十方一切诸法,完全没有障碍的这种清凈道因;你速能趣入一切智慧海这种清凈道因。

  善男子,我在这楼阁城的海岸路中,清凈的修行‘大悲幢’之行门。我观察阎浮提内的贫穷众生,为了要富饶利益他们的缘故,我修行一切诸苦行来为他们回向,随顺他们的愿望,而完全令他们得到满足。我先以世间之物质,来充满他们的愿望,然后又布施法财,令他们得到欢喜。我令他们修行福报行门,我又令他们生出智慧之道,使他们增长善根的力量。……令他们能照了一切诸法海,令他们见一切诸佛之大海,令他们入一切智智之海。善男子,我住在这地方,以这样的思惟和作意来利益一切苦恼众生。

  善男子啊,我知道海中一切宝洲、一切宝处,一切宝类、一切宝种、……一切宝器、一切宝用、一切宝境界、一切宝光明。不入生死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我又知道一切龙宫处、一切夜叉宫处、一切部多宫处,而我都能善于回避它们,免受它们的种种灾难。我又善于分别了知漩涡、浊转之浅深、水波浪涛之远近、水色之好恶有种种不同。我又善于识别日月星宿,运行之度数而造成白昼、黑夜、早晨和中午的不同时分。我又知道哪一种船是铁造或木制的,是坚固还是脆弱,它的机关零件是否粗涩或细滑,我又知道水的大小,风之逆顺。象以上那种一切安危之相,我没有不明了的,所以可行则行,可止则止。”

  船师接着又说:“我已成就象这样的智慧,所以常能利益一切众生。善男子啊,我以好船,运载一切商众,行驶在安隐的大海中,然后为他们说法,令他们欢喜。我用此大船(大乘佛法)来回往返在大海中,从来没有令一众生有所损坏。若有众生见到我的身体,听闻我说法,我令他永远不怖畏生死大海之危险,我必定令他得证入于一切智慧之海。他能以智慧的光明照耀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三世之大海。能清凈一切众生的心海,普遍往诣十方诸佛之大海,普遍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海,普遍了知一切众生修行的行海,普遍随顺一切众生思想的心海。”

  船师最后谦虚地说:“我唯独得到这一大悲幢之行门。若有见我、与我同住、忆念我的众生,完全不会空过,都会有所感应。可是象一切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们善于游涉于生死大海而不染一切诸烦恼海。虽然在生死而了生死,虽然在烦恼而没有烦恼,他们能舍弃一切诸妄见的大海。象这样种种崇高的行门和深广的功德,我又如何能说尽呢?善男子,从此处往南方行去,有一城市,名叫可乐城,在那里有一位名叫无上胜的长者,你可以到他那里去请问:菩萨怎样学菩萨行?菩萨怎样修菩萨道?”

  于是,善财童子向婆施罗船师顶礼、右绕、殷勤瞻仰善知识,悲泣流泪,舍不得离开。又因他求觅善知识的心永远没有厌足,才告辞而退,再向南方行去寻访下一位善知识。

 

点我:

相关文章

峨眉高僧座下的一猪一狗和一虎

峨眉高僧座下的一猪一狗和一虎

  从此,老虎就居住在寺院旁边的一个大石洞中,每天来寺院听淡然讲法,淡然让狗和猪一起来听,刚开始他们看见老虎还会躲开,脸上透出恐惧,慢慢的仇恨就消解了,大家和睦相处,共修佛法。最后,三个人都脱离了...

佛法即活法:人间四事不能久长

佛法即活法:人间四事不能久长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

《百业经》:本师,两世引导亲眷证果(75)

《百业经》:本师,两世引导亲眷证果(75)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悭贪堕畜生

悭贪堕畜生

  佛陀在舍卫城中教化的时候,有一天,慢步走到鹦鹉摩纳都提子的家中,真不巧,都提刚好有事出去了。  都提家里养了一只白狗,全家大小都很爱护它,尤其都提更是像人一样的宠爱它,食必供以美味,卧必供以床铺。...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十三回拜優缽羅華長者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十三回拜優缽羅華長者

  参优波罗华长者  诸香合一味化瑞  获法身香调和法  救众生离相回向  这时,善财童子因为善知识教化的缘故,他已为法忘躯,不顾自己的身心性命,不执着财宝,也不欢喜大家来恭维自己,不耽着五欲境界...

《百喻经卷下》:95、二鸽喻

《百喻经卷下》:95、二鸽喻

  《百喻经卷下》:95、二鸽喻  【译文】  从前,有雌雄两只鸽子,同住在一个巢里。当秋天果实成熟时,采满了一巢的果实。过了一段时间,果实风干了,只成半巢。雄鸽就责怪雌鸽说:“为了采集这些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