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福慧中人之文彦博

  文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以太师致仕。封潞国公。卒年九十二。(《纪事本末》)

  文彦博 宋朝 介休(今山西省 介休县)人,字宽夫,仁宗时进士,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位),封潞国公。

  文彦博一生历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名闻四夷,当时世人都尊称他为贤相。平居待人接物,谦和卑逊,敬重德行,爱好行善,唯恐不及。

  当文彦博留守洛阳时,与富弼、司马光等集士大夫老而贤者十二人,于富弼府第,置酒赋诗,筑堂绘像,宾主相乐,号为洛阳耆英会,时人称叹为盛事。

  彦博信奉佛法,皈依佛门,晚年退休,向道更加勇猛,精修净土,专念阿弥陀佛,期生净土,早晚行坐,不曾懈怠,常发愿云:「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含识。」每见一切人,便劝以念佛,与净严法师于京师,集十万人为净土会,誓愿广结十万人缘,同生净土,一时士大夫,受感化念佛者甚多。如如居士有颂赞说:

  「知公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一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

  到了九十二岁临命终时,安然念佛而化。

  哲宗赐谥号「忠烈」。

  ——敬录自《历史感应统记语译》

 

点我:

相关文章

大熊慈心救护砍材人

大熊慈心救护砍材人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2、福光王子出家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2、福光王子出家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回拜众童子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回拜众童子

  第一回拜众童子  据传,在很多年以前,有个地方名福城,城中有一个长者,年近半百,膝下无子,家境贫寒,日子难度,感其命苦。他听说释迦牟尼佛已成正觉,正在释多林与诸菩萨说法,便跑到佛前,投地就拜,...

讨债鬼的故事

讨债鬼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北的一个农村。在村中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这个独生子从小体弱多病,夫妻二人对这个孩子真是宠爱有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为了给孩子治病,几乎花光了家中的所有财产。   当这个孩子长到18...

范仲淹的示范:为何他可以感得观音菩萨亲自来超度他的母亲?

范仲淹的示范:为何他可以感得观音菩萨亲自来超度他的母亲?

  北宋名相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二岁丧父,母因无力谋生,只得带他改嫁。及长,知此事后,即泣别母亲,寄居佛寺苦读。也因此善缘,范公从小就闻佛正法,守持净戒,并刻苦自励、发愤精进。为官后,笃信佛法,乐...

《江慎修居士选录》:宰牛得报的程氏兄弟(7)

《江慎修居士选录》:宰牛得报的程氏兄弟(7)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杀生恶报篇 第一章 屠宰】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7. 宰牛得报的程氏兄弟  明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