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开见佛:解脱和尚

  隋朝时候,有一位解脱和尚,是代州邢姓人家的子弟,孩提时代就出了家,在五台山昭果寺披剃,受了具足戒,又在抱腹山志昭禅师那儿学禅。

  志昭禅师非常的器重他,对他另眼看待。有一天志昭禅师向大众宣布说:“你们听着:解脱对禅学领悟不是你们能及得上的,所以往后劳动性的工作就由你们去做,不必劳动他了。”

  意思是让解脱有更多的时间参禅打坐,以免寺里的琐务使他分心。

  过了一段时间,解脱回到原先剃度的昭果寺,白天诵读大乘经典,到了晚上就禅定观想,他曾经在五台山的东台山脚下,见到一位草衣比丘在大石头上跏趺而坐,法相十分庄严。他就向前顶礼说:

  “我想求见文殊菩萨,乞请您指示,文殊菩萨在那儿呢?”

  这比丘就指着金色莲华,解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才一会儿,比丘却失去了踪影。解脱心里明白这位比丘必非常人,就在这大石头边哀慕恳切地顶礼,日夜不息,精勤自励。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位比丘再度在东台山脚下现了身,于圆光中现出了半边的身影,对他说道:

  “要知道解脱之道,全在自己,求自己就好了,何必求他人呢?”

  说完这些话就不见了。

  于是解脱顿时平息了狂妄的杂念,深深契入了无生法忍的境界,得到甚深法喜,实时发愿说道:“我得此法,不应独善自身,愿与世上一切有情众生,共享此微妙大法。”

  发愿毕身入三昧定中,诸佛为他现形说偈:“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修行今乃得,汝能开晓此法眼,我等诸佛皆随喜。”

  解脱就问:

  “寂灭之法,本来是微妙不可说的,假如可说的话,我能不能将此法教给有缘之人?”

  诸佛回答他:

  “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欲究真法性,一切无所见。”

  代州的州牧(官职)请解脱和尚前往代州传戒,传戒完毕在归途中已是傍晚时分,心中忖度着在这荒郊野外实在没有办法烧香供养诸佛菩萨,觉得很惭愧。

  忽然听到空中传来了声音说:“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云布。诸佛闻此香,时复来相度;汝今勤精进,终不相疑悟。”

  从此德云弥布,法泽普沾,凡是参禅悟玄的人,没有不向解脱和尚请益就教的。

  解脱和尚度化众生,达五十余年之久,盛名无远弗届。可是后来却失去了他的行踪。

 

点我:

相关文章

五百彩女闻法记

五百彩女闻法记

  在佛世时,舍卫国有一条河,河的彼岸有一小村庄,村里的小山丘下住有五百位女众修行者。  佛陀度化五百修行女 初见说久违  这五百位修行人体会到人生之苦、生命的短暂,尤其是生为女人身,事事不得自由...

只要心中有佛,人人皆可自度

只要心中有佛,人人皆可自度

  一位虔诚的信徒在遇到水灾后,爬到屋顶上避难。  但是,洪水渐渐上涨,眼看就要淹到脚下了,信徒急忙祷告道:“大慈大悲的佛祖快来救我啊!”  不久就来了一条独木舟,船上的人要救信徒,他却说:“我不...

慈度种德

慈度种德

  佛陀与弟子们游化至鸯伽国,住在瞻婆城的伽伽池侧。当时有一位婆罗门,名叫种德,住在瞻婆城。这个城市经济繁荣,人民众多,生活富足安稳,波斯匿王将它赐给种德婆罗门。种德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清净,不为人所轻...

这个例子说明太讲究了是无法得到解脱的

这个例子说明太讲究了是无法得到解脱的

  南天竺国,有个男子,皈依佛法,出家修道。但他有一种习气,喜欢经常洗澡,又用酥油等物,满身涂抹,一定要使身体十分洁净香滑。其他吃的穿的,也要求十分讲究。总之一句话,他是挺宝贵他的肉体的。所以修了...

道宣律师与窥基大师的公案

道宣律师与窥基大师的公案

  道宣律师与窥基大师的公案  中国律宗初祖是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精严、清净,感得天人供养。他日中一食,午餐由天人送供养,不需要自己去托钵。同时代的窥基大师,出生于豪门贵族,是尉迟敬德之姪儿。玄...

佛教公案:平常心是道

佛教公案:平常心是道

  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南泉普院禅师法嗣,世称"赵州和尚",道行高洁,有"古佛"之称。唐曹州人(今山东曹县),俗姓郝。从小出家,未受戒便抵池阳(河南南阳),参南泉禅师,后于言下悟理,乃往嵩岳琉璃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