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果报的法则 魂受牛苦

佛教故事:因缘果报的法则 魂受牛苦

魂受牛苦.jpg

  陈半痴先生述说:
  
  清道光二十年,江西德兴县婺原地方某人,有一次跟随众人朝拜九华山,见大殿上贴有劝化世人的戒杀耕牛图。他不但心中不以为然,而且出声笑道:"我却不能不吃牛肉"。话未说完,便扑倒在地,口中流涎不止。众人皆知由於他的言语行为,触犯了神怒,因而遭受惩罚。於是在地藏王座前,代他忏悔祷告,不久稍似苏醒,但是精神已成癫痴状态,四面观望,神态好像牛一样,以头狂妄乱触,众人只好将他绑在轿中抬回家去。
  
  路过天宝村时,在他族人馆中休息,刚巧馆师回来,当晚将他解开系缚,紧锁在室内。次日早上开门,只见室中书桌、床榻、书籍、稿件,散乱满地,就像被角抵触,被蹄踢过的状况。
  
  回到家中,家人斋请僧人,设坛立戒,发誓永不吃牛肉,并许愿每年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菩萨圣诞日,虔诚朝拜九华山。
  
  经过十天後,神智才渐渐恢复,突然惊慌恐惧地站起来说:"苦死我了,我亲身犁田已有十多天了。"原来护法神,摄他的神识附在耕牛身上,让他体验犁田的苦楚。此人自从朝拜九华山昏倒,直至神智恢复,大约经过了半个月。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魂受牛苦>

因缘果报的法则.jpg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都会归咎于业障。"真是业障!"是消极的讯息?是骂人的话语?还是自我认命的咒语?业障到底是什么?业障真的存在吗?业障又要如何消除?

  先听听以下的故事:

  有一个商人,生了个不孝子。他不但不好好读书,还误交损友,天天在外游荡泡妞。父亲在不得已之下,只好把他送到英国念书。到了英国,他依然故我,天天开着跑车到处花钱寻乐。不仅如此,他还威胁同行的姐姐,不可以告诉在马来西亚的父母。

  一直到父亲生意失败、经济拮据,才让两个孩子辍学返乡。可是,儿子已经染上毒瘾,不但无法帮助父亲的事业,还将父亲仅存的一栋住处变卖。父亲悲忧成疾,临终前才说出了一件不为人知的事实:父亲原是一个富商的书记,却与主人的妻室有染。有一次,他起了恶念,故意在富商返乡的路途中制造意外,把主人害死了。富商的财产由妻子继承,他如愿以偿,不久后就与富商的妻子远走高飞,到外地另筑爱巢。

  他们后来生下的,就是现在这个败家子。儿子把父亲的家产花得一干二净,就连父亲往生后的棺材费都没能力偿还,母亲也因癌症过世......可谓家破人亡。

  另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妇女初到巴西,就到医院当义工,受训3个月后被分发到没人敢领职的单位——停尸间。她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无论是惨死、枉死、意外死等等无人认领的亡者,都一面念佛,一面为亡者洗净、穿衣......一做就是10年的义工。

  10年后,他先生就业的工厂关闭,两夫妻就到都市另谋发展。夫妻俩一开始是当推销员,不久后,友人请他们夫妇代理台湾来的计算机零件。在他们认真经营下,生意逐渐上了轨道,几年后还成了百万富翁。

  这位佛友不因为飞黄腾达而忘记本分,继续出钱出力为医院、寺院、社会等谋福利。他们的善行,成为儿女的好榜样,儿女们大学毕业后,不仅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延续父母之善举。

  回头来看生活不如意的问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心理障碍?是人际关系不协调?处理事情不够圆融?或是事业婚姻不顺利?这都需要自己一一认真思量,抽丝剥茧,才能一一解套。

  "业障"一词,以现代语来说,就等于是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大家把自己所谓的"业障"一一摊开来,放大看清楚并分析。佛法是讲无常的,一切唯心造,此心能造,此心能灭。

  希望大家能明白因缘果报的法则,自创善因,自创善缘,自创善业。祈愿大家能明心、慧解、勇力。用清净的身、口、意,来缔造自己的生命与未来。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6、经中所说无量布施之举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6、经中所说无量布施之举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两个足够充饥的“苹果”

两个足够充饥的“苹果”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解开他心中的疑惑。  行者问道:“禅师,人的欲望是什么?”  禅师看了一眼行者,说道:“你先回去吧,明天中午的时候再来,记住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

佛教因果故事之托生为老鼠的二姨

佛教因果故事之托生为老鼠的二姨

再给大家伙讲一个因果故事,故事里的主角师兄有一位亲属,今天这个佛教故事就是跟这个亲戚有关的,话说亲戚家里开了一个饭馆,生意非常红火,可以说日进斗金。 但是这个日进斗金的亲戚家里却有一只奇怪的老鼠,这...

海神请法

海神请法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為即将展开的航行寻宝计画,慎重而热切地商议著:「大海!变幻莫测,虽藏有眾宝,但却也蕴含无限危机!」「是啊!若没有了解海性的人相助、指导,此行如何圆满顺利达成任务...

谁才是聪明人?

谁才是聪明人?

  有一次,两位小偷与一群信徒,前往祇树给孤独园听闻佛陀说法。其中一位专心闻法,所以马上就了悟佛法。另一位却不用心,反而到处偷取信徒的钱财。佛陀说法后,两人回到第二位小偷的家,这时候,他嘲讽不偷钱...

断臂求法与法界眷属

断臂求法与法界眷属

  断 臂 求 法  01  禅宗二祖慧可禅师,青年时为人豁达豪爽,博览群书,因不满足于儒道易数,四处访贤求道。听说有位天竺来的神僧达摩住在少林寺,便前往拜访。  慧可虽时时伺机参问,但达摩整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