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让禅师的故事

  唐代高僧南岳怀让禅师,是六祖慧能最著名的三大弟子之一,陕西金州安康(今陕西安康)人,俗姓杜。怀让十岁时,就喜读佛经。怀让十五岁时,在荆州玉泉寺出家了。有一天,他叹息道:“出家人行无为法,天上人间,没有能胜的。”怀让的学友坦然见他志高气迈,便邀他一起去找嵩岳的慧安和尚参学。

  二人来到嵩山,问慧安和尚:“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慧安反问:“ 何不问自己意?”

  二人又问:“如何是自己意?”

  慧安说:“当观密作用。”

  二人不解:“如何是密作用?”

  慧安眨眨眼睛,向他们开示。二人略有所悟,但半懂不懂。慧安知道他们的机缘不在自己这里,劝他们去曹溪找自己的师弟慧能参学。坦然顾虑路途遥远,于是、怀让独自来到曹溪,参谒六祖慧能大师。

  慧能问:“你从哪里来?”

  怀让答道:“从嵩山来。”

  慧能又问:“你带来了什么东西,怎么来的?”

  怀让答不上来,只好不吭声。

  此后,他跟随在慧能大师面前参学。过了八年,他突然醒悟了,对慧能说:“

  我已经明白了出来时师父接引我的话。”

  慧能问:“你是怎么领会的?”

  怀让答道:“说是一物即不中。”

  慧能又问:“是否还需要修证呢?”

  怀让答道:“我不敢说要不要修证,但不可污染。”

  慧能点头称赞道:“你的看法正和我意,这个不会污染的,乃是佛祖要我们留心维护的。觉悟就在你心中,因此不必执迷于言说。”

  怀让前后随侍慧能15年,后来来到南岳衡山弘扬禅学,并在这里圆寂。他本人的名气并不大,但他培养出了一个杰出的禅师:马祖道一。

  因此这一脉,后来成为禅宗最鼎盛的一支。

  怀让问“祖师西来意”,慧安要他问“自己意”,是要他认识自性。慧能问他带了什么东西来,也是问“自性”。自性本清净,只要不污染,便成佛道。

  但人生在世,必有所求,有求便有得失,有得失便有烦恼,种种邪见也随之而生,自性之光因此暗昧,既看不清已经走过的路,也看不清眼前正走的路,更看不清未来要走的路。如果能从烟雾缭绕般的种种世相中发现自性,便眼明心亮了。

 

点我:

相关文章

父亲将绝美女儿献给佛陀 遭到拒绝后发生离奇一幕

父亲将绝美女儿献给佛陀 遭到拒绝后发生离奇一幕

本生故事讲的是马王的公案,这个公案选自《六度集经》“施戒忍进”。这个公案在阿含经的《中阿含》、《出曜经》、《佛本行集经》、《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里面也都有。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故事起因:婆罗门献女给...

布施得福

布施得福

  从前,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容貌庄严、名为悉鞞梨的天人,前来礼拜佛陀。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辉,令入夜后的精舍大放光明。  天子说道:“天人衣食无缺,自在快乐地享受福报,有些世间人...

 藏六如龟

藏六如龟

  在佛陀的弟子当中,根机有利有钝,有的人一点即通,有的需要耐心琢磨,但是佛陀都能耐心观机逗教,给予启发。譬如有一位弟子,每天在水边树下打坐参禅,精进自励,然而十二年来不但未能开悟证道,心中甚至充满了...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踏水车,无相禅师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勘破红尘时,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因缘,曾经是兔王,虽然受此果报,但因为累世行菩萨道的功德与愿力,能说人语;菩萨的身口意纯正、真诚、正直,从不虚伪,不做违背真理、道德之事,于累...

丑女供养佛塔感得金色身相

丑女供养佛塔感得金色身相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