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九回修舍优婆夷

  第九回 修舍優婆夷

  运智观照 生死双摧

  菩提安幢 证不退住

  善财童子渐渐向南行去,至海潮处,他才见到这座普庄严园,依报①庄严,宛似西方极乐世界:

  (1)众宝围绕;四周的垣墙,都是众宝砌成。

  (2)林树行列:园内所有一切宝树,都排列成行。一切音乐树,微风徐来,出妙音声。

  (3)堂阁崇丽:园内地面平整而清凈。有百万座殿堂,都是大摩尼宝所合成。

  (4)浴沼清华:园内又有一万个浴池,都是众宝合成。

  (5)映带池流:园内又有百万个小水池,池内有大摩尼宝莲华,光耀十方。

  (6)严敷殿堂:园内又有妙宝所成的广大宫殿。

  (7)罗以帐网:园内更有百万种帐和大宝网弥覆其上。

  (8)耀以光明:园内有百万种大光明照耀。

  (9)雨散杂严:园内常雨(象下雨一般)百万种庄严具、百万种璎珞、百万妙宝鬘带、百万众色妙衣、百万杂色摩尼宝,微妙的色光,普照十方世界。

  (10)凡圣欣敬:园内有百万天子,百万采女和百万菩萨,常在园内,亲近恭敬休舍优婆夷,乐于听闻佛法。

  这时,休舍优婆夷坐在真金的宝座上,头上戴着用海藏珍珠所作的网冠,在她腕上,挂着超过诸天的真金宝钏,垂着绀青色的头发,以大摩尼宝网庄严她的头,……

  来自四维上下等方向的百千亿那由他的天道众生,都曲躬合掌,表示恭敬。

  凡是见到休舍优婆夷的众生,都能完全消除一切病苦,远离一切烦恼尘垢,拔除一切邪见棘刺,摧伏贡高我慢的障碍,入于无碍清凈的境界,……一切三昧门、大愿门、妙行门、功德门,都得示现在他们的面前。她的心广大无量,具足一切神通,并分身到十方世界一切处。

  这时,善财童子进入普庄严园,观察四周遍处,见到休舍优婆夷坐在妙宝座上,他便走到她面前,顶礼、右绕,然后说:“大圣者啊!我已经先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了。可是我尚未知道菩萨应怎样学习菩萨行?修行菩萨道?我经海幢比丘的介绍,特来亲近你,说你圣者,善能诱诲,教导众生,请你慈悲为我说法。”

  休舍优婆夷回答说:“善男子,我唯有得到菩萨一种解脱门。若有见闻忆念我,或与我同居住,或供养我的众生,他们的福报都不会虚弃空过的。若有众生不种诸善根,不为善友所摄受,也不为诸佛所护念,这种人是始终见不到我的。善男子,若有众生得见于我,都能于无上正等正觉,永不退转。善男子,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诸佛常来此花园为我宣说妙法。我这里有八万四千亿那由他那么多的大众,都在这普庄严园中,与我同行、同住。其余在此花园中居住的众生,也都普入不退转的果位。”

  善财童子又问:“圣者啊,你发这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是很久以前发的呢?还是最近发的呢?”

  休舍优婆夷说:“善男子,我回忆过去无量劫、无量生生世世中,象这样次第经过三十六亿恒河沙诸佛,我都承事恭敬供养,闻法受持,凈修梵行。可是在此以前,诸佛的智慧和所知道的境界,就不是我所测度了。”

  善财童子又问:“大圣者啊,你已经修行这么久了,应当得到无上无等正觉了!”

  接着,休舍优婆夷为善财童子讲了许多为什么要发菩提心的种种因缘:“若拣取重要之点来说此法门,菩萨是以这样等百万阿僧祇(即无央数)那么多方便行的法门,而发大菩提心。善男子,菩萨修行普入一切法,而证得诸法之实相,菩萨普入一切剎土,而完全庄严清凈诸佛剎。所以,善男子,一切世界都严凈圆满,我的愿才完尽,乃至完全拔除一切众生的烦恼习气,我的愿才圆满。”

  善财童子又问:“大圣者啊,这个解脱是叫什么名字呢?”

  休舍优婆夷回答说:“善男子,这个解脱门的名字叫‘离忧安隐幢’。善男子,我唯有知道这一解脱门,如果象一切诸菩萨摩诃萨那样,他们的心量广大,有如大海,完全能容纳接受一切佛法。他们的志愿和意力都非常坚固,有如须弥山,不可以动摇。……但这一切大菩萨的功德,并不是我所能了解,而我又怎能知道或宣说他们的境界和功德,以及所修行的法门呢?善男子,你再从此向南方行去,在海潮之处,有一国土,名叫那罗素(译为不懒惰)。其中有一位仙人,名叫毗目瞿沙,你可以往诣彼处,向他请问:菩萨应怎样学习菩萨行?怎样修行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向休舍优婆夷顶礼、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悲泣流泪,而作这样的思惟:“得到菩提是很困难,亲近善知识也是很困难,而遇到善知识也是很困难。所以要想遇到一位能帮你度过生死流的善知识,也是很困难的。要想得到菩萨的诸根是困难的,而要想清凈菩萨的诸根也是很困难的。遇值善知识,而能和善知识在一起修行也是很困难的。要合理的观察也是不容易,能依教去修行,也是很困难的。要想值遇善知识的启示,而出生善心的方便,也是很难。要想值遇增长一切智慧的法光明,也是很困难。而我现在都能遇值到,我实在是太幸运了。”

  善财童子作完这样的念头之后,便向休舍优婆夷辞退而去,再向南行,去寻访另一位(第八位)善知识。

  【注一】:依报;又名“依果”.即世界、国土、房舍、器具等。众生因先业而感,其身依之而住,故名依报。

 

点我:

相关文章

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就

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就

  民初,谛闲法师有一位徒弟,这徒弟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法师差不多,他们是从小一起玩的朋友。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带出去,所以算是见过世面。  他那个同学...

 佛陀的智慧

佛陀的智慧

  有一次,佛陀在外弘化,途经一片沙漠,遇到两个商人。商人问佛陀:「您看见我们走失了的一匹骆驼吗?」  「那骆驼是不是左眼失明,左足跛着,前齿缺断?」佛陀问商人。  「对了!」  「我没有看见那只骆驼...

琉璃王与释迦族

琉璃王与释迦族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时,波斯匿王的次子琉璃,于二十岁时领兵将父王罢黜,并且杀死了兄长祇陀太子,自立为王。  有一恶臣名为耶利,告诉琉璃王说:‘大王,当初您身为皇子,到迦毗罗卫国学习,曾受到释迦族人...

比丘讨论幸福是什么佛陀教导听闻奥妙佛法

比丘讨论幸福是什么佛陀教导听闻奥妙佛法

    原标题:幸福是什么  诸佛出生在世间令人喜悦,佛法在世间弘扬令人喜悦,僧团和合令人喜悦,比丘持戒令人喜悦。(偈194)-摘自《法句经》  一群比丘在讨论「幸福是什么?」的问题。他们明白不同...

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广传》68

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广传》68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8、顶宝承受诸苦难  久远之前,有一城市名为夏嘎巴,行持佛法之国王叫金顶。当时释迦牟尼佛入于金顶王妃胎中,当...

佛教故事:比罗陀守德招福

佛教故事:比罗陀守德招福

  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叫修陀罗的长者,拥有无数的财富,平日为人乐善好施,并虔诚信仰佛教,自己更发愿:每年腊八(十二月初八)当天,一定要诚心、竭尽所能布施财物来供养佛陀及众比丘,甚至往后世世代代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