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故事:一丝一线的布施,竟然也能成佛!

  经书故事:一丝一线的布施,竟然也能成佛!

  摘自佛经日报


  白话译文:

  以前有一个叫须摩的织户,常常替别人纺织,自己却穷的连一升米都没有。

  有一日,须摩心里想,我前世因为没有行布施才导致现在穷困不堪。今世如果还不布施,来世会更加的穷困。

  我应当努力的为主顾工作,请求能得到一些丝线,用来这丝线来布施,希望来世能过的更好些。

  须摩终于乞讨到一缕丝线,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佛及弟子在城中求食。

  于是,须摩就把这一缕丝线供给佛。

  佛接受这缕丝线后,衣服立刻裂开了(佛以方便,示现衣服破裂)。于是,就用这缕丝线把衣服缝好了。

  须摩见到佛用这缕丝线缝好了衣服,心中大欢喜,并发大誓愿言:

  所施虽微少 值大良福田

  奉施世尊已 誓愿后成佛

  过度群萠类 其数不可量

  大威德世尊 当证知此事

  佛也用偈言回答须摩:

  汝今值我故 归诚发信施

  未来当成佛 号名曰十綖

  名闻遍十方 度脱不可量

  这时,须摩听闻佛世尊说此偈后。深生信敬。五体投地。发大誓愿。

  愿持此施丝线的所有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盘者。令使涅盘。

  发完誓愿后。佛告诉阿难,须摩因为以殷重心把这一缕丝线供养于我。未来世,须摩当得成佛,佛号十綖(线)。


  原文:

  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城中有一织师。名曰须摩。贫穷困苦。家无升斗。常行客织。用自存活。又于一日。作是念言。我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贫穷。困苦如是。我于今者。复不布施。于将来世。遂贫转剧。

  作是念已。我今当更勤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于未来世。傥得是报。即便求索。得少许缕。涉道归家至一巷中。遥见世尊。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入城乞食。前诣佛所。寻持此缕。奉施世尊。

  世尊受已。即现衣破。寻用缝衣。时须漫那见佛世尊缝补破衣。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发大誓愿。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所施虽微少  值大良福田

  奉施世尊已  誓愿后成佛

  过度群萠类  其数不可量

  大威德世尊  当证知此事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汝今值我故  归诚发信施

  未来当成佛  号名曰十綖

  名闻遍十方  度脱不可量

  尔时须摩闻佛世尊说此偈已。深生信敬。五体投地。发大誓愿。持此施綖所有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令使涅槃。

  发是愿已。佛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汝今见是贫人须摩以綖施我心怀欢喜发大誓愿不。

  阿难白言。唯然已见。

  彼须摩者以殷重心。施我綖故。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号曰十綖。广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则故事清楚的说明,虔诚是修行的重要法宝。若发无私利他的弘大誓愿,以诚心供养三宝,即便只是一缕丝线,所获果报也不可思议。

  如何虔诚供养三宝呢?

  佛灭度后,众生以供养佛法僧三宝,瞻礼,赞叹佛像而能获大福报。

  佛法尚且住世,众生从诵念佛经,供养三宝,礼拜三宝,传播佛法中获大福报,乃至于修行成佛。

  四部众中,僧众肩负起传承佛法教诲众生的重大责任。我们应当供养僧众。(可以供养食物,衣服,鲜花等,所获福报不可思议)

  应当如何供养呢?虔诚,无比的虔诚,哪怕只是少许物品,未来果报不可思议。发愿供养已,应当回向众生和佛道。

  最好的供养,就是如普贤行愿品中的七种法供养 :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就如上文中的须摩,布施的丝线虽轻,但发愿深重。些许丝线竟能蒙佛授记成佛!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众生莫轻一丝一线布施的功德,也不要以为高香名香为矜持。虔诚布施,发菩提心的大誓愿,是众生早日出离生死的必由之路。

 

点我:

相关文章

乾隆皇帝三游普陀山

乾隆皇帝三游普陀山

  传说乾隆皇帝便服私访,三次下江南漫游名山大川,顺便也三次到过普陀名山。因为便服私访,神不知鬼不觉,有谁能识得他是当今皇帝圣驾亲临呢!所以皇帝老子来了,圣山还是形同平日,山上僧众,平日闲来就坐在...

《百业经》:(49)五百商主 世尊伸手除夜叉障

《百业经》:(49)五百商主 世尊伸手除夜叉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净空法师: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

净空法师: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

「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裡面,第一殊胜的是讲经说法第一殊胜的。讲经说法不是人人都能的,我们没有能力业障太重了,机缘非常不容易遇到。但是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

达真堪布: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彻底治愈抑郁症

达真堪布: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彻底治愈抑郁症

问: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彻底治愈抑郁症?答:精进学修佛法,把佛法里讲的这些道理弄明白。自己打开智慧了,所谓的这些心结自然就解开了。学佛修行明理很重要,若不明理的话,那...

昭慧法师: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昭慧法师: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 释昭慧(台湾玄奘大学教授) 释悟殷(台湾弘誓佛学院讲师) 内容提要:依据玄奘的戒律生活,与他在西行求法时,于各地僧伽蓝的...

三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富有

三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富有

  有一次,一位容貌、形色绝妙的天界众生,到祇树给孤独园问佛陀说:“什么东西火烧不掉?风吹不散?即使大地全毁了,也不会流散?连专门抢夺别人财物的恶王与盗贼,也抢不走?哪种宝藏始终不会亡失?”  佛...